新聞寫作中的消息寫作要不要有个精彩的结尾?2018年06月 作者:孫世恺 來源:新聞與寫作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
原標題:如何寫好消息的結尾
原创: 孙世恺 新闻与写作
文章的結尾,也就是最後一段或最後一句應當寫得精彩,這是古今名家十分重視的一個寫作問題,並有過不少精辟的論述。
那么,消息寫作要 ... 內容:
原標題:如何寫好消息的結尾 原创: 孙世恺 新闻与写作 文章的結尾,也就是最後一段或最後一句應當寫得精彩,這是古今名家十分重視的一個寫作問題,並有過不少精辟的論述。 那么,消息寫作要不要有个精彩的结尾呢? 在新闻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同行说,消息寫作一般采用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说完就止,没有必要讲究结尾。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大多数消息寫作应当有个讲究的结尾,因为它和导语、主体、背景同样是一条完整消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赞同后者的看法。新聞寫作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1 写出好的结尾,是消息寫作的“最后冲刺” 在報紙上經常看到,除簡訊、快訊和短消息之外,一般較長的消息都有個結尾。當然,消息的結尾有的含義深些,有的含義淺些。應當說,講究的結尾有助于進一步闡明新聞事實的意義,加深讀者的印象,或者起到深化主題、補充主體、指明趨勢、激發感情、給人啓迪、引人思索,發出呼籲等作用。難怪美國名記者休·A·馬利這樣說:“一篇報道既要有好的導語,也要有一個有力的結尾。事實上,我常常在最後一段下的功夫比在第一段下的功夫大”。 写出好的结尾相当于消息寫作的“最后冲刺”,它可以使最忠实的读者感到,谁能读完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谁将是最有收益的人。 2 結尾中應當明明白白表達出寫作意圖 但是,有些記者和通訊員寫消息時卻顧頭不顧尾,對開頭還下點功夫,到了該結束全篇時便草草“收兵”,使一條消息形成了“有頭無尾”或“虎頭蛇尾”,這不僅有損消息的完整性,更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欲。 如此說,許多消息需要寫個結尾,並非是在敘述完新聞事實或傳遞信息之後硬加上一個“尾巴”,不是對報道的事實進行歸納、分析、補充或進一步說明,而是簡單地重複消息開頭和主體的內容,或者是脫離新聞事實隨意發揮一番,那又必然造成“畫蛇添足”或“狗尾續貂”之贅疣。因此,要寫好一條消息的結尾,除了確認它是消息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外,還應有個明確的指導思想:或是補充主體,進一步點明主題;或是總結全文,加深讀者的印象;或是呼應導語,形成首尾連成一氣;或是提出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或是有感而發,評論報道的事實;或是點出未來,表明發展的趨向;或是敲起警鍾,向人們發出警告;或是發出呼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或是巧設懸念,讓讀者浮想聯翩;或是佳句打結,以情去感動讀者……總而言之,一條消息要寫出什麽樣的結尾,雖然要從新聞事實出發,但寫稿人應有個明確的意圖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既可避免下筆“離題萬裏”,又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3 消息結尾的七種典型寫法 談到這裏,有的人又會問:消息的結尾有哪些寫法呢?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千姿百態,多種多樣。筆者從報紙上常見到的消息結尾中歸納出相對比較典型的七種寫法: 01 點題式 這是對報道的事實進行分析後,在消息的結尾處再次點明主題,加深讀者的印象。例如,獲得全國好新聞一等獎的消息《一些中央國家機關的情況表明需要加強勞動紀律》,是一篇揭露性報道,以記者見聞的形式,反映一些中央國家機關幹部上班遲到現象十分嚴重。在消息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記者觀察的這些情況,只是一個現象。在遲到的同志中,有的可能是加班來遲了,有的可能因爲交通擁擠耽誤了。但是,可以肯定確有一些遲到者是因爲紀律松弛造成的。這種情況,總不能習以爲常地讓它繼續存在下去。 這個結尾,既對上班遲到的現象進行了分析,不是“一棍打死”,令人信服;又提出了引人注意的問題,如同敲了警鍾,把報道的主題點得更加鮮明了。 02 總結式 這種結尾如同“一錘定音”,指出報道的最終成果。如光明日報曾刊登的一條消息,報道著名植物學家方文培教授深入各地考察的事情,其結尾如下: 這次考察的一個重大收獲是:徹底改變了我國杜鵑花研究工作的落後面貌,進一步證實了中國杜鵑花在世界上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與這種結尾相類似的,還有歸納式。在一些內容廣、頭緒多的綜合消息中,如果在結尾處把報道的內容加以歸納,就能給讀者留下一個整體的印象。 03 評論式 這是對報道的事實,最後以評論的語氣來結尾。這種結尾往往帶有哲理性。新華社1979年7月25日播發的消息《黨組織爲馬寅初徹底平反恢複名譽》,報道黨中央爲98歲的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徹底平反,公開承認1958年以前和1959年底以後兩次對他的批判是錯誤的。消息最後是這樣寫的: 二十多年的是非終于澄清,冤案終于平反。實踐宣布了公允的裁判:真理在他一邊。 這個評論式的結尾,進一步點明了二十多年前馬寅初先生提出的控制我國人口增長的理論,雖然當時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而我國人口增長的現實證明了“真理在他一邊”。這樣的結尾把報道的事實提到一個理論的高度,不僅是一針見血,而是更加引人思索。 04 提問式 由新聞報道的事實加以引伸或“借題發揮”,在消息的結尾提出值得深思的問題,讓讀者掩卷長思。被評爲全國好新聞二等獎的《並非金石築此門竟難開》,就是這樣結尾的。這條消息報道合肥市銀河菜場原有東西兩個門,便于人員和車輛的流通。可是,市園林部門以菜場西門臨環城公園妨礙衛生爲由,在緊靠西門外自行栽了帶刺綠籬帶,封閉了西門,使菜場只有東門通行,造成人車擁擠,秩序混亂,群衆罵娘。一場“開門”與“封門”之爭由此産生。後來,省長、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幹部都去察看,並表示菜場西門應該開。但是,日複一日,這個開門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含蓄而尖銳地批評了“光打雷,不下雨”的官僚主義作風。在消息的結尾寫道: 中國有一個“拔蘿蔔”的寓言,最後連小白兔小老鼠都上去了。爲開銀河菜場的一個門,已經上去了一位省長,一位市長、一位市委書記和一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還要再上去多少人呢?! 這個結尾引用一則寓言,聯系“幾位大人物拖了幾個月時間還解決不了一個小問題”,豈不更加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嗎? 05 補充式 這是對消息的主體沒有交代或說明不清的地方,在結尾時有針對性地加以補充。例如,中國新聞社前些年發的消息《首屆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頒發儀式在滬舉行》,報道著名漫畫家張樂平等五位專家學者榮獲中國福利會頒發的首屆婦幼事業“樟樹獎”,接著介紹這是中國第一個以發展婦女兒童事業爲宗旨的專項獎等情況。在消息的開頭和主體部分都沒有交代這筆獎金是從哪來的?又爲什麽偏偏在這一天舉行頒發儀式?因此,在消息最後寫道: 今天是中國福利會成立47周年紀念日,宋慶齡基金會向中國福利會捐贈5萬元作“樟樹獎”基金。 讀者看到這個結尾,才明白了首屆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爲什麽“今天”舉行頒發儀式,對這項獎金的來源也清楚了,這樣的結尾,也就補充了消息開頭和主體部分沒有交代的背景情況。 06 警告式 這是針對實際工作或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不正常現象,而且又有一定的普遍性,以報道的事實爲由頭,在消息的結尾用警告的語氣“將上一軍”,以引起有關部門或有關人士的重視。如全國好新聞之一的消息《工廠年終盛行吃喝風值得注意》,從上海第三冷軋廠部分職工因年終“慶功”吃醉老酒被送到醫院“急診”寫起,又敘述了各廠家年終到酒樓訂酒席之風盛行以及一些職工吃醉後大吵大鬧等情況。消息結尾以此爲由寫道: 年終已到,值得慶賀的喜事很多,但是否要這樣大吃大喝?如此“一醉方休”的吃喝風,對職工的健康、對促進生産有何益處?希望各單位各部門領導深思。 07 預告式 這是進行式報道經常采用的一種結尾。因爲這類消息報道的新聞事實正在進行中,並非完結,下一步如何發展是讀者所關注的。因此,在消息的結尾最好寫出今後的動向。例如,北京日報曾報道西城區領導幹部深入居民樓辦實事,爲阜外北營房一號樓58戶通了煤氣,解決了居民多年來挑蜂窩煤上樓的難題。在消息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 區委書記告訴大家,這只是個開頭,他們還有新的“辦實事藍圖”呢。 此外,消息結尾的寫法,還有結晶式、探討式、啓發式、展望式、呼籲式、激勵式等等,不勝枚舉。上述舉例,只是擇其常見者而言。總之,消息結尾的寫法是多種多樣,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也不應拘于一格。 但是,寫消息不論采取哪種寫法結尾,都應掌握好如下的基本要求: ——應依據新聞事實而定,結尾做到自然得體。一條消息的結尾如何寫,是從報道的事實中引伸出來的,不是遊離于新聞事實的“題外話”,應使讀者感到消息的結尾是“天然玉成”的東西。 ——要有些滋味,結尾不是一杯“白開水”。結尾並不單單是消息的結束,不應流于泛泛,更不是多余的話,應給讀者以啓迪或留下余味,增強通篇報道的效果。 ——要簡潔明快,結尾的文字盡可能短些再短些,切忌拖泥帶水。消息的結尾不可形成一個冗長繁雜的“大尾巴”,而應做到幹淨利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有些消息需要寫出精彩的最後一段或最後一句時,那就應當力求做到“結句當如撞鍾,清音有余”,或者是“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掩卷留連……”,這才是消息結尾的上乘之作。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