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社長:在系統性變革中贏得未來 更好履行党中央机关报职责使命2025年09月 作者:于紹良 來源:旗幟微平台公衆號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人民日報社社長:在系統性變革中贏得未來 更好履行党中央机关报职责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既是重要政治任务,也是重 ... 內容:
人民日報社社長:在系統性變革中贏得未來 更好履行党中央机关报职责使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産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這既是重要政治任務,也是重大工作機遇。人民日報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日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部署安排,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用互聯網思維主導資源配置,適應形勢要求全方位推進體制機制、內容建設、技術應用、人才隊伍等各領域變革,努力把人民日報辦得更好,著力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切實增強變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日報是黨中央的機關報。一張報紙,上連黨心,下接民心。要把人民日報辦得更好,擴大地域覆蓋面、擴大人群覆蓋面、擴大內容覆蓋面,充分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 人民日報推進系統性變革,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在新形勢下更好履行黨中央機關報職責使命的必然要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進入關鍵時期,新聞輿論工作面臨的形勢要求不斷變化。人民日報只有跟上快速前進的時代步伐,在守正創新中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黨的政策主張、反映群衆呼聲心聲、凝聚社會思想共識,才能真正做到“上連黨心,下接民心”,展現新時代新征程上黨中央機關報應有的擔當作爲。 人民日報推進系統性變革,是積極適應全媒體時代傳播規律、加快實現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主動之舉。面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人民日報只有加快推進深度融合發展,大力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積極搶占移動化、智能化時代傳播制高點,才能夠在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鬥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有所作爲,發揮好“定音鼓”“風向標”作用,做大做強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 人民日報推進系統性變革,是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曆史機遇、推動報社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面對移動傳播時代輿論競爭格局造成的巨大沖擊,人民日報只有學會運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成果,以互聯網思維推動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加快轉型步伐、拓寬發展路徑,鞏固強化受衆和用戶基礎,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傳媒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先機、發展壯大,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深入謀劃變革的主要目標和努力方向 人民日報始終堅持從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出發,從報社自身實際出發,從大環境大形勢變化的要求出發,謀劃推進系統性變革,努力實現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著眼把人民日報辦得更好,大力傳承弘揚優良傳統,緊跟時代發展脈動,保持端莊大氣基調,守正創新發揮寫好文章的黨報優勢,持續在增強報道思想引領力、實踐指導力、精神感召力上下功夫,不斷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充分發揮好人民日報在輿論場中的“壓艙石”“定盤星”作用。 着眼发挥在互联网主战场的主导作用,坚持以用户意识和互联网思维驱动内容生产传播革新,提升全媒体新闻生产传播效能,持续深化平台化战略,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着力将人民日报新媒體打造成权威信息首发地、主流观点策源地、优质内容聚合地,不断增强主流舆论覆盖面、触达率、影响力。 著眼建強國際傳播機構,深化國際傳播機制創新,積極宣介中國發展變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用海外讀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充分發揮增信釋疑、凝心聚力的橋梁紐帶作用。 紮實抓好變革的關鍵環節和重點任務 聚焦首要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政治責任,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報道好習近平總書記和宣傳闡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人民日報作爲黨中央機關報的首要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政治責任。人民日報集聚全社優質資源,建立完善重點專題新聞協調機制,創新建立重大時政報道工作專班、重點專題新聞報道視頻轉化機制等,有力統籌前方後方、內宣外宣、網上網下。持續建強“一見”“習語”等既有融媒體品牌欄目,快速孵化重要時政活動現場視頻欄目“拾光紀”、重點專題新聞報道視頻轉化欄目“壹視界”等新品牌,好文章和優質融媒體作品不斷湧現。接下來,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緊密結合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不斷創新宣傳方式,持續打造優質全媒體品牌矩陣,更好展現領袖形象、彰顯思想偉力。進一步樹牢“政治性+專業性”“新聞+理論”的理念,及時跟進解讀黨的創新理論不斷豐富和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增強人文觀照,在聚焦關切、解疑釋惑中闡釋好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真理性和實踐引領力。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體制機制改革是系統性變革的關鍵所在。人民日報堅持以機制建設牽引深度融合,在重大主題、經濟、理論、評論、文藝、青年、國際傳播等領域,探索建立10多個專項協調機制,均由社領導牽頭,提高統籌層級,整合全社資源,貫通全媒體生産傳播全流程、全鏈條,原創能力和傳播效能明顯提高。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統籌采編資源、整合報道力量、共享技術成果,激發協同生産積極性,形成適合全媒體生産傳播的組織架構、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提升原创报道能力,丰富优质内容供给。优质内容生产始终是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人民日报与读者共创,创新推出“读者点题·共同关注”栏目,网民点题、专业记者解疑释惑;与全国党媒共创,上新“各地传真”版面,让通讯员制度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与社会各类主体共创,率先推出“人民号”聚合平台,搭建体现主流价值的新媒體内容生态。持续推进改文风,推动编辑记者践行“四力”,提高报道质量,贴近广大读者,力求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党报优势特长,主动适应互联网传播、移动端阅读趋势,持续推出清新明快、说理透彻的评论理论文章,推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推动重点领域形成优质内容体系化生产、持续供给能力。深化“二次创作”,“吃干榨净”版面优质内容。加强网络文章高手培养,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在网络阵地用生动鲜活的个性化语言阐释中央精神、引导舆论热点。 強化技術研發應用,賦能生産傳播轉型。技術發展是推動媒體變革的重要動力。人民日報在信息化轉型、數智化賦能上及早布局、積極探索,持續推進內容風控平台“人民審校”、輿論安全風控平台“谛聽”、深度合成內容檢測工具“天目”、主流價值語料庫等技術研發應用,賦能全媒體傳播的效果逐步顯現。探索在“人機共舞”形勢下的“人機共治”,研究制定《虛擬技術應用暫行管理辦法》等規定,規範人工智能在新聞領域的使用管理。接下來,我們將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深入研究業務場景,緊盯新聞采編業務需求,加大新技術應用研發力度,推動“技術+業務”深度融合。完善全媒體傳播效果評估系統,探索構建導向正確、標准科學、數據真實、評價客觀的評價體系,爲全媒體績效考核提供可靠依據。 完善國際傳播體系,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系統性變革爲做好國際傳播提供了戰略機遇。近年來,人民日報積極構建全媒體國際傳播體系,持續打造“鍾聲”“和音”“國紀平”“寰宇平”“望海樓”“環球時報社評”等重點評論品牌,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集群和矩陣,推動國際傳播效能不斷提升。建立報社外宣工作協調機制,形成“主題報道+聯合采訪和分享會”的高訪國際傳播工作新模式。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深化國際傳播機制創新,積極構建報、網、端、號等高效協同的多層次、多形態、立體化國際傳播格局。強化頂層設計,優化戰略布局,進一步做好國際傳播資源整合和力量統籌。著眼提高傳播質效,深入研究海外受衆閱讀習慣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提高稿件質量、改進報道方式、加強對外推送,不斷擴大海外覆蓋面和影響力。 加強全媒隊伍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媒體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競爭。人民日報堅持弘揚黨報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促進人才隊伍政治能力、專業能力雙提升,形成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采編人才隊伍。深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制定出台報社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暫行辦法等,持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更好滿足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需要。接下來,我們將在全媒體人才和各類緊缺人才選育用留各方面給予更多積極有效的政策支持,不斷健全采編人才、媒體融合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交流培養機制,完善符合全媒體時代特點的分級分類激勵體系,探索建立符合全媒體傳播要求的培訓內容體系,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幹部人才隊伍,爲報社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是黨中央交給我們的重大任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人民日報將勇擔改革重任、把握發展機遇,在推進系統性變革中展現新作爲、取得新成效,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輿論支持。 来源|《旗帜》2025年第8期;作者系人民日报社社长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