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傳媒交流大事記2009年09月 作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文竹
簡介: (2007.1—2009.3)
2007年
●1月5日至8日,廈門衛視推出2006年兩岸關注系列活動,活動包括“2006台灣問題研究電視論壇”、“2006兩岸關注”十大新聞評選等。
●1月17日,河南电视台与澳门澳亚 ... 內容:
(2007.1—2009.3) 2007年 ●1月5日至8日,廈門衛視推出2006年兩岸關注系列活動,活動包括“2006台灣問題研究電視論壇”、“2006兩岸關注”十大新聞評選等。 ●1月17日,河南電視台與澳門澳亞衛視簽訂協議,在未來5年間,雙方將在電視新聞制作、電視節目制作和産業開發等3個領域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同日,河南衛視正式落地澳門。 ●1月22日至2月2日,大陸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組團赴台灣交流訪問。 ●2月8日,中國評論通訊社與台灣《中國時報》聯合在北京舉行“海峽兩岸旅遊可持續發展座談會”。 ●2月26日,廣州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吳非教授訪台,參訪台北市雜志商業同業公會。 ●2月27日,一檔專門爲台灣海峽及其毗鄰海域作業的海峽兩岸漁民群衆服務的新聞節目——“漁民之友”成功試播,于3月1日起正式開播,節目由福建省海峽與漁業局、福建省氣象局和海峽之聲廣播電台聯合創辦。 ●2月,湖北廣播電視總台婦女兒童廣播主辦的湖北少兒廣播合唱團一行44人與來自港澳台以及內地的1000多名小朋友歡聚東方之珠——香港,參加“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金紫荊大聯歡”活動。這次展演邀請了來自港、台及內地13個省的33支著名的團體,其中包括台灣基隆小學國樂團、成都市少年宮合唱團、雲南紅葉兒童合唱團、湖南雅禮中學管弦樂團等等。湖北少兒廣播合唱團團員捧得銀獎。 ●2月,四川廣電集團黨委書記陳華一行4人應台灣東森電視台邀請,赴台進行業務考察。 ●3月1日,上海文廣SMG第一財經廣播頻率的名牌節目“中國財經60分”通過香港地區的專業財經廣播——香港新城財經電台在香港各地播出,這是首個內地省級廣播台供香港廣播媒體財經新聞節目。 ●3月5日,國家廣電總局田進副局長會見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局長陳致平。 ●3月6日,應香港無線台(TVB)要求,廣西廣播電影電視局外事辦將廣西電視台2007年春節晚會播出帶寄給香港無線中國事務部,供香港電視界同仁觀摩交流使用。 ●3月7日至14日,台北市雜志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俞國定暨秘書長黃蓓伶訪問北京、沈陽,並與沈陽報刊中心協議兩會“合作備忘錄”。 ●3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田進副局長會見香港新華傳媒集團主席蔡冠森。 ●3月13日,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趙晨率內地地方媒體負責人赴台訪問團一行途經澳門時訪問澳門日報社,受到澳門日報社董事長李成俊、社長李鵬翥等熱情接待,並介紹了澳門記協工作以及《澳門日報》運作及近年業務發展情況。 ●3月15日至24日,廣電總局廣科院技經所派1人隨電影學會赴台灣地區考察。 ●4月2日,由南方傳媒集團開辦的首個關注大珠江地區的粵語電視媒體——點心衛視,已經通過亞太6號衛星正式直播,同時在香港NOW寬帶網開播。 ●4月7日至16日,應中國記協邀請,以台北新聞記者公會理事會、台灣東森媒體集團副總裁趙怡爲團長的台北市新聞公會江浙訪問團一行17人,訪問了浙江、江蘇兩省。訪問團先後訪問了杭州、舟山、甯波、奉化、義烏、無錫、揚州、南京等地,並參訪了浙江省廣播電視集團、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甯波日報報業集團等新聞媒體。 ●4月18日至23日,應中華全國廣播電視工作者聯合會邀請,新疆電視台買買提艾力•阿不列孜赴香港參加研討會。 ●4月20日,一場以“愛與和平”爲主題的《媽祖之光相約東南》大型電視綜藝晚會在台灣台中縣大甲鎮舉辦。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台灣台中縣文化建設基金會和台灣東森媒體集團聯合舉辦,福建東南衛視、海峽衛視、台灣東森電視、中天電視、年代電視向全球衛星直播和實況錄播。 ●4月20日,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曉東率訪問團訪問澳門日報社,社長李鵬翥、總編輯陸波出面熱情接待。雙方期望加強珠、澳兩地社會發展宣傳報道,爲促進兩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好宣傳和輿論導向工作。 ●4月24日,國家廣電總局田進副局長會見香港TOM傳媒集團股東周凱旋。 ●4月25日,中國記協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趙晨伃在記協會見香港《經濟通》董事、總經理史秀美女士一行。雙方就內地與香港新聞交流、奧運期間新聞采訪及兩地新聞媒體在信息交流方面發揮的作用等共同關心的話題交換了意見。《經濟通》是香港上市公司。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成員之一,主要業務是透過專線終端機爲證券商、銀行、上市公司及專業投資者提供實時金融、信息服務,包括財經新聞及評論等。《經濟通》是第一家在京設立記者站的香港通訊社。 ●4月26日,國家廣電總局田進副局長會見香港電台副台長傅小惠。 ●4月26日至5月2日,應台北市雜志商業同業公會之邀,遼甯省期刊協會暨遼甯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邰永勝率15人赴台參訪。 ●4月27日,中央電視台胡恩副台長會見了香港無線台(TVB)總經理陳祯祥等一行。會見中,胡副台長指出,近幾年,央視同無線台的合作更加緊密,雙方應該在合作中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4月,山東電視台、山東人民廣播電台3人隨省新聞辦公室赴香港、澳門執行采訪任務。 ●5月9日,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辦公室主任陳培新一行訪問澳門日報社,受到《澳門日報》總編輯陸波等熱情接待。雙方冀未來加強聯系,促進訊息交流。 ●5月11日,來自台灣的16位記者與來自祖國大陸的6位記者開啓“新重慶、新三峽”兩岸記者采訪活動。此次采訪活動由重慶市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 此次活動,來自兩岸的記者采訪了重慶市北部新區、重慶大學城、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規劃展覽館、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等,其後乘船沿江前往涪陵、豐都、雲陽、奉節、巫山和三峽大壩等地,實地采訪與三峽工程相關的堤防、庫區移民、環保、旅遊、文物保護等有關情況。參加此次采訪的大陸記者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中國台灣網等5家新聞單位,台灣記者來自《聯合報》、《中國時報》、東森電視台等8家媒體。大陸有關方面舉辦兩岸記者聯合采記活動已成爲兩岸新聞交流的重要形式,促進了兩岸新聞界的交流與溝通,受到兩岸新聞界特別是台灣新聞界的歡迎。 ●5月11日,深圳廣電集團和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鑒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資源共享等方面進行合作。 ●5月11日至17日,由雲南省對台事務辦公室組織的兩岸記者“彩雲之南•大理臨滄行”采訪活動。參加此次采訪活動的台灣媒體包括東森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台灣新報》、《台灣時報》、台灣新聞網、《中國晚報》等,大部分來自台灣中南部地區。與此同時,此次活動進一步增進了台灣中南部媒體及民衆對雲南的了解。對推動兩岸交流將起到積極影響。 ●5月13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葉克冬在北京表示,至今,台灣記者來大陸采訪的累計人數已突破1.4萬人次。我們將繼續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兩岸新聞交流活動。 葉克冬說,我們對兩岸新聞交流一直秉持著積極推動的態度,采取了多項切實措施,以方便台灣記者來大陸采訪。我們將繼續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兩岸新聞交流活動。 ●5月13日,《澳門日報》董事長李成俊伉俪應中聯辦邀請,到貴州考察訪問8天。記者蕭頌明隨行采訪。 ●5月13日至21日,應中國記協邀請,以台灣“中國新聞協會”理事長牟宗燦爲團長的台灣新聞媒體負責人訪問團一行11人到山東、北京兩地訪問。在山東期間,山東省委副書記姜大明會見了訪問團一行,訪問團參訪了大衆報業集團、山東電視台、青島廣播電視台和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並與青島新聞界同行進行業務座談交流。在京期間,國務院台辦主任陳雲林、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兼副主席翟惠生分別會見了訪問團。 ●5月15日至22日,廣電總局無線局副局長黃曉兵赴香港參加2007年中國廣播電視用戶代表大會。 ●5月16日,中央電視台趙化勇台長會見了台灣中天電視台總經理陳守國一行。會見中,雙方對辦青年海峽兩岸知識大賽活動充滿信心。 ●5月16日至25日,以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項國甯爲團長的台北市報業公會大陸訪問團,一行19人訪問了北京、山西、陝西等地,主題爲“新形勢下報業面對的挑戰與機遇”。期間接受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趙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局長利瓦伊會見與宴請。 ●5月16日,中央電視台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召開新聞發布會,由國家廣電總局和教育部主辦,中央電視台、台灣中天電視台、廈門廣電集團聯合承辦的“第六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8月下旬將在廈門拉開戰幕。屆時,來自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廈門、香港、澳門、台北、高雄等城市的16所全國知名高校的代表隊,近百名大學生將同場競技,爭奪本屆大賽的冠軍。 海峽兩岸知識大賽每年舉辦一屆,今年已經是第六屆。“第六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的比賽內容與前五屆基本一致,主要取自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涉及中國的曆史地理、文學、經濟、科技與兩岸交流交往,以及生活常識等方面。但不同往屆的是,由于2008年中國將舉辦奧運會,因此,本屆大賽的題目將大量增加奧運方面的選題。 比賽最終將決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此外,還設有“最佳表現獎”、“最佳才藝獎、”“最佳口才獎”、“最熱情觀衆獎”等單項獎。據了解,大賽將于8月下旬在廈門錄制。中央電視台、中天電視台和廈門衛視將把比賽實況錄像進行剪輯後在各自頻道中播出。大賽將由廈門衛視主持人和和台灣中天電視台主持人共同主持。 ●5月30日,香港亞洲電視負責人一行考察青島廣播電視局,雙方就2007年青島國際帆船賽和2008年青島奧帆賽期間的技術支持、新聞采訪、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討論並達成了共識。 ●6月6日,以“攜手兩岸,面向世界”爲主旨的海峽兩岸和香港的專家學者參加的新聞傳播論壇在廈門大學開講。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主持論壇,來自北京大學、台灣文化大學、廈門大學的有關專家學者做了主題發言。 由廈門大學主辦的這一論壇,以如何加強海峽兩岸、香港的新聞交流,與世界華文媒體共同努力,建構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形象爲主題,就海峽兩岸新聞媒體的互動與互惠,海峽兩岸新聞教育交流與合作,海峽兩岸新聞交流與兩岸的共同發展與繁榮,華文媒體與中國和平發展形象的建構,世界華文媒體與海外華人,全球化背景下的華文傳媒發展趨勢等議題進行交流探討。與新聞傳播論壇同時進行的還有廈門大學系列學術講座和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系列講座。鳳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啓正、中國國民黨政策委員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等分別以《華文媒體的時代使命》、《建設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和《中華文化與兩岸交流》爲題發表了演講。 ●6月6日,《澳門日報》記者許文權隨澳區全國政協委員考察團采訪江蘇省5天。 ●6月8日,首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在福建泉州市廣電中心落幕。這次大賽由泉州人民廣播電台刺桐之聲等海峽兩岸有關單位共同承辦。初賽分台灣和大陸兩個賽區同時進行,海峽兩岸共有近2000人報名參賽,兩個賽區各決出前6名進入總決賽。最終泉州賽區選手葉國偉奪冠。 ●6月9日,“影響中國:財經媒體的力量”兩岸三地財經新聞高層論壇在京舉行,來自兩岸三地學術界、財經界、傳媒界的嘉賓彙聚一堂,暢談中國財經新聞的發展與新聞人才的培養。 會上,香港《信報》總編輯陳景祥、台灣《商業周刊》發行人金惟純、《中國企業家》社長劉東華、《財富》(中文版)黃翔、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所長陸小華、清華大學國際財經新聞教授周乃菱、尼爾森中國客戶總監陳麗潔、《財富中國》首席主播李南等嘉賓作了主題演講,並與現場的中央財經大學的同學們進行了互動,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一一做了回答。作爲一次高層次、專業性的學術論壇,本次論壇首次彙聚兩岸三地財經媒體高層人士,致力于促進華文財經媒介的交流與合作,探尋財經媒體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戰略、數字化背景下財經新聞的趨勢性問題。深入探討學界與傳媒的良性互動,促進財經新聞人才的培養。 ●6月9日,《澳門日報》副總編輯蔣忠和、助理總編輯兼廣州辦事處主任楊永權及池曉東出席在長沙舉行的“第四屆泛珠三角媒體合作論壇”。蔣忠和在開幕式上講話“平面媒體要開拓進取與時俱進”。 ●6月11日,《澳門日報》副總編輯兼要聞課主任蔣忠和率澳門中文媒體記者參訪團往江西采訪5天。 ●6月12日至21日,中國新聞社赴台灣媒體參訪團一行10人,應台灣《中國時報》的邀請,由夏春平副總編輯帶隊,成員包括總編輯助理兼攝影部主任王瑤、《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彭偉祥、海外中心主任張雷、專稿部主任王丹鷹、網絡中心副主任陶光雄、總編室副主任劉福魁、浙江分社社長王旻、陝西分社社長張珂、香港分社李遠毅等,與島內同仁就兩岸媒體特別是中新社如何進一步與台灣媒體加強交流與合作進行了廣泛探討,增進了對島內政情民情及社會風情的了解,充分感受到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兩岸血脈同根文化同源一脈相承的關系。 ●6月13日,香港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曹景行應內地國際台邀請,與國際台編播人員進行座談。曹先生以《香港10年》爲主題,講述了香港回歸祖國10年的發展變化,並與國際台編輯記者就香港問題的報道進行了交流。 ●6月18日,福建廣電集團和香港鳳凰衛視聯合制作的50集大型電視系列報道《海西連四方》正式開拍。該片著眼于“連四方”將觸角延伸到港澳台和海外。 ●6月20日至7月1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全面推出“香港回歸10周年”系列報道的核心部分——特別節目《香港、香港》。中文國際頻道與香港亞洲電視台展開大規模合作,在北京、香港兩地分別設定主演播室,並由兩家電視台的主持人共同主持。 ●6月25日至7月5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王宴青帶隊共32人赴香港報道香港回歸10周年活動。 ●6月26日,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和香港電台聯合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大型系列活動“北京、香港,牽手10年”講述會在中國紫檀博物館舉行,講述會爲大型紀實講述節目,自5月中旬開播以來在北京、香港兩地聽衆中引起強烈反響。節目文字出版成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親自爲該書作序。全國政協港澳僑台局局長樂美真,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黃承祥參加。 ●6月,中國評論通訊社邀請台灣媒體負責人訪問團展開爲期6天的訪港活動。香港特區政府各主要部門全部接受采訪,爲港台新聞交流的第一次。 ●7月1日,香港回歸10周年紀念日,國際台台長王庚年率團赴香港進行采訪報道。在港期間,王庚年台長應邀參訪鳳凰衛視,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及執行副總裁兼中文台台長王紀言就兩台有關合作事宜進行磋商,雙方表示兩台未來仍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7月1日,中央電台華夏之聲《魅力中國》節目即日起在澳門電台每周日的黃金時間播出。 ●7月1日至13日,應台灣瑞迪廣告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邀請,雲南省人民廣播電台台長覃信剛,常務副台長高國慶等14人,赴台灣進行業務交流。 ●7月9日,台灣東森電視台副總經理馬詠春一行來青島電視台考察,青島市廣播電視局局長、電視台台長樓樹軍,副總編輯、電視台副台長何敬君會見了客人,雙方就舉辦第二屆“青島電視周”等事宜進行了洽談。 ●7月11日至15日,國家廣電總局田進副局長率團赴港,協調央視頻道在香港落地有關工作。 ●7月15日至24日,由國家廣電總局港澳台辦組團,新疆電視台編譯中心主任帕爾哈提•卡依爾赴台灣進行業務交流。 ●7月16日至29日,山東淮坊市廣播電視學會組織全市廣播電視系統部分單位負責人,赴台灣進行考察交流活動。 ●7月2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在北京舉辦了“我看香港回歸10年有獎征文”頒獎典禮。有獎征文活動于2006年11月1日啓動,至2007年5月底截稿,共收到來自各省、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海外的來稿6500多篇。香港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香港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澳門全國人大代表楊允中等均紛紛爲活動賜稿。評獎活動共評出特別榮譽獎3名、一等獎8名。 ●7月下旬,青海省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青海電視台台長白居璧赴台灣進行影視業務交流活動。 ●7月23日,澳門日報社和澳門基金會舉辦“第25屆澳門優異生旅行團”赴廣州、湖南參觀訪問6天。 ●7月,山東省電視台、山東省人民廣播電台3人隨省委外宣辦赴香港采訪。 ●7月28日至8月5日,應大陸記協邀請,以台灣傳播管理研究協會理事長楊志弘爲團長的台灣傳播管理研究協會大陸訪問團一行11人訪問了天津、北京、大連、煙台和青島。此次訪問的主題是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台灣新聞同業還參觀訪問了天津廣播電視電影集團、大連日報社、大連廣播電視局、青島廣播電視局。 ●8月2日,台灣TVBS電視台大陸事務部總監林大法先生一行到湖北省廣播電視總台交流訪問。 ●8月3日至5日,台灣傳播管理研究協會訪問團一行13人考察青島市廣播電視局,青島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潘盛國、童季平會見了參訪團一行,向客人介紹了青島有線數字電視發展等方面情況。該參訪團是應中國記協邀請來大陸進行“環渤海”訪問的,旨在進一步拓展對台新聞交流工作渠道。 [next] ●8月6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主辦的第三屆“港澳聽衆聯誼會暨節目研討會”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長王求出席聯誼會並致辭。 ●8月8日,廣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陽建國一行赴香港與鳳凰衛視、香港“無線”等媒體洽談“聚焦廣西•北部灣”合作項目。 ●8月15日,國家廣電總局田進副局長會見香港“無線”董事總經理陳祯祥,協商在港轉播央視節目。 ●8月17日,台灣中南部廣播媒體記者“閩南行”采訪活動在廈門拉開序幕。 台灣中南部廣播媒體記者采訪團由台灣高雄港都電台、快樂聯播網、好事聯播網、望春風電台、全景廣播電台、嘉義嘉樂電台、宜蘭鄉親電台的15名記者組成。17日至22日期間,他們在福建閩南地區的廈門、漳州、泉州三地進行爲期5天的采訪。台灣中南部廣播媒體采訪團團長、台灣中功率廣播電台協會會長特助兼總幹事朱複轟表示,目前台灣南部還有很多人對大陸不了解,應該讓更多台灣南部鄉親多到大陸參訪。 ●8月2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十屆台灣聽衆聯誼會在北京舉行。台灣10多位高校電台主播、青年學生和廣播界人士與會,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就如何進一步發揮廣播優勢,開展節目交流與合作進行了交流。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趙忠穎在聯誼活動上表示,開展台灣高校電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交流與合作,對于促進兩岸新聞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了解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台灣高校電台更多地做有利于兩岸人民感情融合和國家統一的事情,更多地制作、播出反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祖國大陸發展的節目。兩岸廣播人攜手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據了解,島內開設廣電新聞專業的10余所大學院校大多設有校辦電台,這些電台采用調頻、中波播出,信號覆蓋周邊市、縣,節目不僅服務校內師生,在社會上也有一定影響。 台灣聽衆代表表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提供的這次交流機會很難得,他們一定會把在大陸的觀感帶回去,與台灣朋友分享。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灣聽衆聯誼會每年舉辦一屆,迄今整整10屆,對促進兩岸同胞的友誼與了解,加深台灣同胞對大陸和中華文化的認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聯誼會結束後,台灣聽衆參訪了八達嶺長城、故宮及部分奧運場館,並到上海、江蘇等地參觀。 ●8月23日,中央電視台趙化勇台長會見了香港無線台(TVB)總經理陳祯祥等一行。會見中,趙台長表示,兩年前雙方洽談的預期合作項目,例如:大型專題報道、慶賀文藝晚會、合拍電視劇等都圓滿地完成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視率也很高。會談中雙方還就今後的發展和合作議題進行了探討。 ●8月25日至9月23日,台灣中視“萬裏江南——大陸尋奇”電視攝制組賴宗正導演一行3人赴廣西,行程4000多公裏,曆經14個縣市采制了“廣西特輯”專題項目。 ●8月26日至30日,甯夏台辦邀請台灣TVBS電視台、年代電視台、《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天電視台等7家知名媒體記者一行13人,對銀川、石嘴山等地開展了爲期4天的“塞上江南采風活動”。 ●8月,海峽之聲廣播電台聯合台灣連合通訊社、台中來來電台、馬祖生活資訊電台及《海峽導報》,合作開展《台胞看海西》采訪報道活動。這是海峽之聲第一次以主辦方的身份與台灣媒體進行的聯合采訪報道活動。 ●9月2日至7日,由新華社、人民日報社、中國新聞社共8名新聞工作者組成的“大陸媒體赴台訪問團”抵達台北,展開訪問交流行程。參加了由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台灣“中華資深記者協會”于9月3日在台北舉辦的兩岸媒體交流座談會。在台北期間,訪問了台灣《聯合日報》、《中國時報》等媒體,並于9月4日南下台中、高雄進行訪問、交流行程。 ●9月12至14日,廈門廣電集團與中央電視台、台灣中天電視台合辦第六屆兩岸知識大賽。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台灣大學、澳門大學等16所名校的60多位師生參與角逐。大賽實況相繼在廈門衛視、中央電視4套和台灣中天電視台綜合台播出。 ●9月17日,29名澳門新聞界學員在北京參加了第四屆北京大學國情研修班。 ●9月28日,國家廣電總局田進副局長會見香港“亞視”(ATV)行政總裁何定均等高層管理人員。 ●9月29日,中央電視台趙化勇台長會見了香港“亞視”(ATV)運營總裁何定均及亞視相關方面負責人一行5人。 會談中,趙台長指出,我們之間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考慮到香港民衆的電視收看需求,我們之間可以合作的範圍很廣,例如新聞交換、專題片拍攝、頻道欄目內容等。 ●10月5日至3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2批18名記者赴澳門采訪第21屆澳門音樂節相關活動。 ●10月8日,《澳門日報》總采訪主任司徒偉業率澳門中文傳媒記者訪問團赴甘肅交流訪問7天。 ●10月11日至13日,社團法人台灣數字電視協會參加“第二屆上海數字博展會”。 ●10月2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雙語頻率和普通話頻率開機播出特別直播節目《和你在一起》。北京、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特區五地連線播出,全面回顧了華夏之聲頻率改革5年來的發展曆程。 ●10月至11月間,香港無線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一行63人來雲南昆明、石林、大理、麗江等地,拍攝20集古裝電視連續劇《少年四大名捕》,省廣電局對外中心派人全程協助其拍攝。 ●11月1日,首屆“蘇浙滬港澳傳媒論壇”在上海舉行。國務院原新聞辦主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啓正作主題演講,全國記協書記處顧勇華出席並講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副部長宋超、中央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長張延軍到會祝賀。首屆年會由上海、江蘇、浙江、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香港新聞工作者協會、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發起,並與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文彙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文廣新聞報業集團共同主辦。論壇的主題是“傳媒的創新與發展”。香港新聞工作者協會會長、香港文彙報社社長張國良、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陸波、江蘇、浙江、上海記協主席共同爲論壇揭幕。 ●11月1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在北京舉行座談會,紀念海峽兩岸新聞交流暨中國記協歡迎台灣新聞界來大陸采訪談話20周年。 國務院台辦副主任葉克冬在座談會上表示,截止2006年底,來大陸采訪的台灣記者累計13800多人,大陸記者赴台也達到700多人。他積極評價兩岸新聞交流20年來的戰果。 ●11月1日至3日,香港電台考察團一行5人考察了青島電視台、青島市廣播電視局局長、電視台台長樓樹軍、副局長朱鐵一會見了客人。雙方就今後進一步加強技術合作達成了意向。 [next] ●11月2日,國際台台長王庚年會見來訪的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總裁徐小明先生一行。雙方就現代媒體發展思路交換了意見,就未來開展更廣泛的合作達成初步共識。會見後,徐小明先生與國際台副總編李忠尚共同簽署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與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關于節目落地合作的協議》。根據協議,國際台免費向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提供4套廣播節目,每套節目每天24小時在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收費電視網及有關聯的有線寬頻網中播出,節目覆蓋香港地區。 ●11月5日至17日,廣電總局無線局副局長黃曉兵等赴台灣地區進行業務交流並參觀訪問。 ●11月16日,澳門地區媒體記者團經高雄赴澎湖縣采訪4天。 ●據11月18日北京新聞出版報報道,鳳凰衛視日前與中國傳媒大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意向書,宣布共同組建和發展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 凤凰卫视是覆盖全球华语卫星电视传媒,受到海外华人的喜爱和世界主流社会的重视,并且在新媒體、平面媒体方面亦有成功的投资和运作经验。在凤凰卫视的发展中,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传媒人才需求日益加大。据悉,双方将依托凤凰学院在节目研发、节目内容生产、传媒前沿课题合作等科研实践领域展开合作,力争将凤凰学院发展成为具备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中国传媒产业界高端教育、培训与研究旗舰机构。 ●11月1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轉播報道組在澳門現場直播第54屆澳門格蘭披治賽車錦標賽三級議程式決賽實況。 ●11月19日,經國家廣電總局港澳台辦公室同意,台灣中華廣播聯合總會楊碧村理事長一行20人赴廣西桂林市考察,並參觀了桂林市人民廣播電台。 ●11月20日,中央電視台張華山副總編會見了香港電台(RTHK)傅小慧女士等一行。 ●11月28日,濟南電視台新聞中心《濟南新聞》欄目制片人雷力赴香港對中國重汽香港成功上市進行全程跟蹤報道。 ●11月28日,第十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在台北世新會館開幕,來自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的100多名新聞界人士出席會議。以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趙晨伃爲團長的大陸新聞團一行18人赴台參會,會後還分別拜會了台灣多家新聞機構。 本届研讨会由台湾“中国新闻学会”承办,会期3天。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从业人员将围绕“新世纪传媒的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分别围绕“新媒體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创新”、“传统媒体经营的挑战与困境”、“e时代新闻伦理与专业的维护”和“两岸四地华人新媒體与传统媒体合作之回顾与前瞻”等题目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由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台灣“中國新聞學會”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發起,首屆研討會于1993年11月在香港舉辦。1997年12月,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正式加入。會議由四地輪流承辦,至今已舉辦9屆,成爲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新聞交流的重要平台。 此次在台研討,大陸與會人員有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趙晨伃,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北京晚報》、上海文廣傳媒集團、廣東電視台等新聞機構代表,以及清華、北大、複旦三所大學新聞學院學者等十八人;台灣與會者有“中國新聞學會”名譽理事長成嘉玲、理事長楚崧秋、副理事長黃肇松,以及《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央社、中廣、東森、《新新聞》、《天下》等二十多家媒體負責人,共三十三人;來自香港的包括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關偉,和《文彙報》、《明報》、《經濟日報》、《都市日報》、商業電台、新城電台、無線電視、亞洲電視、《信報月刊》、《廣角鏡》等媒體代表,以及中大、浸大新聞院系學者等十八人;澳門代表則以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劉耀光爲團長,十名成員來自《澳門日報》、《華僑報》、《體育周報》、澳門電台、澳門電視台和三大新聞團體,以及澳門大學傳播系。 ●11月28日,旨在加強瓊台兩地新聞交流,宣傳海南建省20周年改革開放成就的“兩岸媒體海南行采訪活動”11月28日正式啓動。兩岸26家媒體48名記者,展開他們爲期5天的海南采訪之旅。 參加這次活動的兩岸媒體共26家、48名記者,其中台灣媒體主要來自台南地區,有《少年中國晨報》、《民衆時報》、《自立早報》、《青年日報》、《新新聞報》、嘉南廣播電台等12家媒體。大陸媒體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福建東南電視台等14家媒體。 ●11月28日下午,海南省委副書記于迅在海口華運凱萊酒店會見了兩岸媒體記者,並對台灣記者團表示熱情歡迎。在爲期5天的采訪活動中,兩岸媒體對海南省重點開發項目、旅遊景區、台資企業進行參觀采訪,聽取有關市縣介紹,采訪報道第57屆世界小姐總決賽等,並參加在三亞南山寺舉辦的“兩岸和平發展法會”。 此次活動由海南省台辦主辦,省記協、三亞市政府新聞辦、中國新聞社海南分社等單位協辦。 ●11月30日至12月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總監陳東建等6人赴香港及澳門與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和澳門電台進行了交流研討。 ●11月30日,中央電視台趙化勇台長會見了香港“亞視”(ATV)方合作的重要意義,同時希望能在解決了版權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的頻道和節目在香港播出,讓香港觀衆更多的收看到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節目。 ●11月,山東廣播電視學校3人赴香港交流學習。 ●12月12日至19日,應台灣東森電視台邀請,青島市廣播電視局局長、電視台台長樓樹軍率青島電視台參訪團一行6人,赴台考察了台灣電視業發展情況,並與台灣東森電視台董事長張樹森就今後雙方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等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初步意向。考察期間,青島電視台播放了青島電視宣傳片,並確定2008年元旦期間,在東森電視台舉辦“青島電視周”活動。在返經澳門期間,樓樹軍局長一行還走訪、考察了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與澳方公司高層就今後雙方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12月27日,國家廣電總局王太華局長、田進副局長會見香港“亞視”董事會主席查懋聲。 ●12月28日,東南工程無線電台管理局641台1000KW中波發射機開播。上午10時,正式向台灣成功發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的第二套節目。 [next] 2008年 ●1月10日,《澳門日報》記者李永順赴台灣采訪“立法委員”選舉。 ●1月11日,由中國記協台港澳辦公室、國務院港澳辦聯絡司及國務院台辦新聞局共同組織的港澳台駐京記者新春聯誼會在天津楊柳青舉行。港澳媒體包括無線電視、有線電視、鳳凰衛視、亞洲電視、NOW財經台、《文彙報》、《香港商報》、《東方日報》、《香港經濟日報》、《紫荊雜志》、《經濟導報》、《亞洲經濟周刊》、香港電台、商業電台、經濟通通訊社以及澳亞衛視等15家媒體20位記者,以及無線衛星電視台(TVBS)、東森電視台、中天電視台、三立電視台、年代電視台、《聯合報》、《中國時報》和“中央社”等8家台灣媒體11位記者與會。 聯誼會上,中國記協台港澳辦公室主任李安簡要回顧了一年來與港澳台開展新聞交流工作的情況,並請與會記者提出意見和建議。 會後,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天津記協主席劉鳳銀看望與會記者,並贈送禮品。記者們還參觀了石家大院以及楊柳青年畫館。 [next] ●1月22日至31日,由中國記協與台灣“中國新聞學會”共同組織的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活動在台灣舉行。由來自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的30多位師生組成的大陸師生訪問團一行36人赴台參加本屆新聞營活動。 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活動自2004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五屆。本屆新聞營活動期間,大陸師生參訪台灣世新大學、東華大學、南開技術學院,拜會《中國時報》、東森電視台,參觀日月潭、阿裏山等風景名勝。 ●3月20日,《澳門日報》記者李永順赴台灣采訪領導人大選。 ●4月,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應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邀請組團訪問福建省。訪問團分別參觀了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及廈門廣播電視集團,並走訪了福州、武夷山、廈門等地。 ●5月4日,《澳門日報》副總編輯兼要聞課主任蔣忠和率澳門中文媒體記者參訪團訪問四川,參觀大熊貓基地了解送台大熊貓“團團”、“圓圓”近況。 ●5月12日至6月1日,海峽之聲廣播電台第一時間啓動災害新聞報道應急機制,派出記者奔赴災區采訪報道,推動了全天候直播節日《攜手同行,共渡難關》,傳遞四川汶川大地震面前的兩岸親情。專訪包括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星雲大師、台灣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台灣救援隊領隊歐晉德在內的100多位台灣同胞,在兩岸激發出血濃于水的共同感情,進一步拉近了兩岸同胞的距離。 ●5月21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遭遇特大地震災害,牽動全世界關注的目光。鳳凰衛視連同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無線電視、亞洲電視以及香港電台共同組織“一方有難,八方支持”行動。組織百多位歌、影、視藝人及媒體從業人員在北京、香港和台北三地,齊唱一曲《承諾》,向災區民衆送上祝福與關懷。 MV錄制的工作從15日晚8時開始,各項工作緊張而有序地展開,直至次日淩晨4時完成了全部的歌曲灌制和拍攝工作。 據悉,鳳凰衛視負責兩岸三地多個版本的歌曲、MV錄制及後期制作,隨後無償提供給兩岸三地各媒體播放。 鑒于遭遇重大地震災害後,從救災、善後,直至重建家園需要較長時間,此次活動的各主辦機構有意將兩岸三地演藝界“5•12”關愛行動持續下去,計劃今後連續6年,每年的“5•12”前後都舉辦以關愛四川地震災民爲主題的大型演出。鼓勵民衆持續不斷地關注及支持災區的複原與重建。 ●6月10日至12日,台灣三立、公廣集團(公視、華視、文化)、方聯科技、中天、大愛、八大等6個單位,參加“2008上海電視節”。 ●6月22日至29日,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訪問台灣,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主席吳伯雄等台灣黨政要人先後會見了訪問團一行。 ●6月24日,“2008海峡两岸广播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广播人士,针对奥运会广播传媒和新媒體发展两大主题展开研讨。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代表廣電總局對近年來兩岸廣播界加強交流合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說,兩岸廣播媒體應當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通力協作,實現奧運報道資源的共享和互補。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長王求說,近年來,兩岸廣播的合作和交流不斷擴大,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但潛力和余地還很大。他希望兩岸廣播業界不斷拓寬交流領域,創新互通形式,提高合作層次,搭建長期合作的平台,建立全面合作的機制。 台灣廣播事業協會理事長袁韻婕女士表示,希望能夠與大陸同業共同激蕩出更有創意、更具體可行的合作模式,讓兩岸聽衆共享奧運盛宴。 據介紹,海峽兩岸廣播交流研討會自1995年首次舉辦以來,已經分別在大陸和台灣舉行了8屆,是兩岸廣播界規格最高、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交流活動。此次研討會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辦,參加研討會的有來自大陸的38家廣播電台和來自台灣的15家廣播電台的90多位廣播界人士。 ●6月27日,福建海峽之聲廣播電台與台灣非凡聯播網在福州共同簽訂《電台交流新聞集散合作協議書》。這是兩岸廣播電台首次就轉播、共同制作節目等達成協議。 根據協議,非凡音聯播網將每天轉載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六六六新聞特快》節目部分內容,時長40分鍾。兩家電台還將共同制作《台胞看海西》、《家在海西》、《兩岸故事》、《兩岸看奧運》、《風從客家來》、《神州任我行》等節目。 此外,非凡音聯播網還將向台灣媒體推介、使用海峽之聲廣播電台的新聞稿件,讓台灣聽衆能獲得更原汁原味的大陸新聞,並幫助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在島內進行收聽調查。 海峽之聲電台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峽之聲”與“非凡音”的合作早已開始。去年10月起,海峽之聲的《六六六新聞特快》就已經在“非凡音”播出,兩台還共同進行“嫦娥”欄目的直播,在海峽兩岸産生了很好的反響。 非凡音通訊社社長吳沐華說:“我們是血緣相通的一家,這是永遠無法磨滅的事實。但兩岸相隔許久,雖然近年的交流已經每年超過過去數十年,但媒體的社會責任、社會理念又不同,應該站在更前面,爲兩岸和平、兩岸未來盡一份心力。” ●7月4日,新華社2名記者經香港前往台灣,這是台灣新聞主管部門6月30日宣布恢複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赴台駐點采訪後,新華社派出的首批記者,他們將在台停留采訪3個月。據悉,人民日報社的2名記者也于同日離京赴台。 台灣當局于2000年11月宣布開放大陸媒體赴台駐點采訪。2001年2月,新華社2名記者率先抵達台北,成爲大陸首批赴台駐點采訪記者。此後,在大陸赴台駐點采訪媒體增至5家,分別爲新華社、人民日報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2005年4月,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社記者因客觀報道了台灣社會與民進黨當局不同的聲音,被民進黨當局粗暴中止赴台駐點采訪。其後,兩岸新聞界一再呼籲台灣當局改變錯誤做法,盡快恢複這2家媒體赴台駐點。 ●7月16日,台灣正聲新聞網正式派記者駐點昆明采訪。這是台灣媒體首次在雲南駐點。昆明也是正聲新聞網在大陸設點的第一個城市。正聲新聞網是台灣中部南投縣的綜合性新聞媒體,除了開辦網站外,還發行平面報紙《正聲新聞報》和《民衆日報》,在台灣中南部地區有一定影響。 正聲新聞首位派駐昆明的記者是該網站站長吳阿松。 ●7月30日,台灣當局“陸委會”宣布,繼日前恢複新華社與《人民日報》記者赴台駐點采訪後,將再開放大陸5家地方媒體赴台駐點申請,每次開放以三個月爲限,如采訪需要可以延長一次,即日起開始受理申請,截止時間至今年9月30日。 ●8月3日,鳳凰衛視與李連傑“壹基金”攜手舉辦的“壹基金壹家人——中華小姐關愛羌族婦女”行動順利結束了在四川茂縣、汶川縣和理縣的考察,參與本次活動的5位華姐將一份羌繡推廣計劃交到阿壩州羌族婦女就業幫扶中心工作人員的手中。 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鳳凰衛視主辦中華小姐環球大賽宣布暫停2008年的新一屆華姐選拔工作,同時啓動“中華小姐環球關愛行動”,組織選手參與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的志願服務。“壹基金壹家人——中華小姐關愛羌族婦女”行動是華姐抵達四川後啓動的一項慈善行動。 汶川大地震使汶川、茂縣等羌族聚居地受重創,物質方面的損失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文化方面所受的打擊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擔憂。羌繡是羌族特有的一項精湛的傳統手工技藝,是羌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羌繡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以及這種女紅在當地的普及程度,華姐組委會和“壹基金”最終選擇以羌繡爲切入點,爲羌族文化的搶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 ●8月24日,誕生于1958年8月24日的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喜迎50周年生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台灣民意機構負責人王金平從島內寄來祝賀題詞“情牽兩岸,聲傳四海”。 除吳伯雄、王金平之外,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郁慕明等10幾名島內知名人士也爲“海峽之聲”題了詞。台灣島內社會各界紛紛來信來電,祝福並贊譽“海峽之聲“是”海峽知音”、“和平使者”、“統一先聲”;許多台胞還寄來文章,表達了“希望祖國繁榮、民族振興、兩岸早日統一”的願望。 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台長劉宜民介紹,在建台50周年之際,“海峽之聲”將再次進行大幅度改版。在進行島內受衆收聽滿意度調查的基礎上,重點打造收聽率高的精品節目,擴展服務性、互動性強和文化內涵較深的內容。特別是因應兩岸關系新形勢,滿足島內同胞新需求,推出“海峽之聲旅遊廣播”,以服務兩岸雙向旅遊和“三通”直航。同時,電台還將積極開展與島內同行的交流合作,已先後與台灣12家廣播電台達成節目共同主持、制作、聯播等合作項目。 目前,“海峽之聲”廣播由1套增至5套,每日播出時間由22個小時增至98個小時,每年收到島內受衆各種反饋達一萬件以上、聽衆遍布島內25個縣市。海峽之聲網也與島內16家主流媒體及機構網站實現了鏈接。 ●9月17日至20日,由甘肅省台灣辦公室組織台灣4家媒體與甘肅電視台等媒體組成的兩岸新聞媒體采訪團赴民勤縣和涼州區,實地采訪防沙治沙工作。 采訪團一行聽取了民勤防沙治沙、生態治理的情況介紹,並實地親身感受了武威人民與沙漠抗爭、戰天鬥地的精神風貌。台灣東森電視台新聞部副總編輯王淩霞告訴記者,他們更想知道身臨沙塵暴中心的甘肅民勤、涼州人民是如何生活的?是怎樣與逼近的沙漠抗爭的?政府部門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來控制和治理沙漠化問題?他們將准備制作與此相關的專題節目,讓台灣民衆更全面地了解沙塵暴等環境問題産生的原因。同時,向各界傳達民勤、涼州人民治沙的信心,以喚起社會更多層面和群體來關注和治理沙漠化問題。 ●10月16日,由江蘇、浙江、上海、香港、澳門五地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蘇浙滬港澳傳媒論壇”第二屆年會在杭州開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蔡名照到會並作了題爲“努力推動網絡媒體又好又快發展”的主題演講,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顧勇華致賀詞。 本屆論壇圍繞“互聯網時代的媒體發展戰略”主題,探討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在內容、技術、傳播方式與盈利模式等方面的競爭現狀和融合趨勢,共同促進五地新聞事業的創新和繁榮。上述五地新聞事業發展迅速,各具特色。“蘇浙滬港澳傳媒論壇”爲五地新聞界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台。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香港《文彙報》社長張國良、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澳門《華僑報》總編輯梁智生、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記協主席周世康、上海市記協主席賈樹枚、浙江省記協主席馬雨農共同爲本屆論壇揭幕。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堅到會祝賀。香港中聯辦宣傳文化部、浙江省外宣辦等有關部門領導與五地新聞界代表120余人參加了會議。 首屆“蘇浙滬港澳傳媒論壇”去年11月1日在上海舉辦。 ●10月19日,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以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的身份率大陸學者代表團赴台,參加10月20日在台南藝術大學舉辦的“第七屆兩岸傳播暨影像學術研討會”。這項學術研討會從1998年開始,單屆在台灣舉行,雙屆在大陸舉辦。去年第六屆是由大陸武漢大學舉辦,今年由台南藝術大學舉辦,明年(2009年)的第八屆將在廈門大學舉辦。張銘清是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此次擔任有20多位學者組成的大陸代表團團長。 據台灣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所長陳齡慧介紹,本屆研討會主題爲“全球化與價值反省”,希望在面對人類全球化的曆程、及現代社會結構的發展時,兩岸傳媒研究能結合理論趨勢和實踐經驗提出某種反省,並深化媒體的關注,充分反映兩岸境域之內的文化積蘊及特有價值。 ●10月21日至27日,20多位台灣中南部媒體記者赴雲南展開“七彩雲南古鎮行”采訪活動。 雲南的古城鎮資源豐富,采訪期間,記者們踏訪了保留古代制鹽業遺存的黑井古鎮、保存明清時代風貌的巍山古鎮、蒼山洱海邊的大理古城、記錄茶馬古道和駝峰航線曆史的雲南驿古鎮等。 記者們表示,通過這次采訪活動,他們既欣賞到雲南的天然美景,還了解到雲南的人文曆史,看到了雲南迅速發展的景象以及爲保護文化資源進行的努力和富有成效的規劃。記者們希望,這樣交流活動越多越好,使兩岸加深溝通和認識。 據雲南省台辦介紹,雲南已舉辦數次此類活動推進滇台交流。參加“七彩雲南古鎮行”活動的記者來自台中、台南、雲林、高雄等台灣中南部地區。 ●10月22日至26日,應台灣台中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邀請,澳門媒體參訪團參訪了台灣中部的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和南投縣。 ●10月27日,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蔣建國在長沙會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主任協會湖南訪問團一行。訪問團此行10人,目的在于進一步加強港湘兩地在傳媒領域的合作,考察湖南傳媒産業的運作和城市發展情況。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主任協會成立于1985年。會員均爲來自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的資深公務員,本年度會員接近百人。在香港回歸祖國前後,該協會曾多次訪問內地各省市,增進會員對祖國的了解,加強與內地新聞同行業的交流。 蔣建國首先向訪問團介紹了湖南的曆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並著重講述了傳媒産業的發展狀況。雙方就政府新聞發布制度作了進一步交流。 ●11月1日,爲方便台灣記者依法在大陸采訪報道,依法保障台灣記者的合法權益,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公布了《台灣記者在祖國大陸采訪辦法》。 《辦法》指出,台灣記者來大陸采訪,應當向主管部門授權的相關機構申請辦理台灣居民來大陸采訪,需征得被采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台灣記者采訪時應當隨身攜帶並出示台灣記者采訪證。 《辦法》規定,台灣記者應遵守新聞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地進行采訪報道,不得進行與其機構性質或者記者身份不符的活動。 ●11月22日至23日,第13屆穗澳記協“有禮杯”球類聯歡賽在廣州從化進行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及小型足球賽。由澳門知名人士馬有禮、顔婉明伉俪贊助的穗澳記協"有禮杯”球賽聯歡賽以增進穗澳兩地新聞工作者的聯系和友誼爲宗旨,已連續舉辦13屆,今年在廣州舉行。 ●12月18日,經由海峽兩岸有關方面同意,福建日報社和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衛視爲大陸首批地方媒體赴台灣駐點的媒體,4名記者今日啓程赴台開展新聞采訪工作。 据福建省政府新聞發言人、新闻办公室主任朱清介绍,《福建日报》记者林娟、《海峡都市报》记者翁芝光和东南卫视记者叶青琳、黄晟4人为大陆首批地方媒体赴台湾驻点记者是两岸新闻交流史上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程中的一大亮点。朱清说,闽台一衣带水,血肉相连,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在闽,加强闽台新闻交流是两地亲人的情思所愿和福祉所在。近年来,闽台媒体交流频繁、合作良多,有力推动两岸经贸、文化共荣发展和互惠双赢。作为地方媒体,福建日报社和东南卫视此次先行赴台驻点采访,将在增进两岸同胞了解、融洽感情和互学互助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12月中旬,苏州市广播电视台行政技术中心主任王文琦率领一行5人应台湾大众广播Kiss Radio邀请访问台湾。 ●12月,應國務院港澳辦邀請,由《澳門月刊》社長王定昌率領的澳門傳媒訪問北京。在京期間,采訪祖國30年改革開放成果,參觀北京航天城,考察北京5號地鐵線現場。 2009年 ●3月8日,台灣廣電公會邀請大陸湖南廣電集團總經理歐陽常林等14人,來台進行兩岸電視節目制作人交流合作座談會。 ●3月19日至27日,應台灣中國新聞學會邀請,以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吳恒權爲團長的中央媒體負責人訪問團一行20人對台灣進行了訪問,成員包括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等主要媒體的負責人及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國務院新聞辦、國台辦新聞局等國家機關官員等。在台期間,訪問團拜會了台灣中國新聞學會、世新大學、《更生日報》、大衆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三立電視台、中時媒體集團、“中央社”、TVBS電視台及慈濟基金等。 (编辑:文竹)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