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照片怎麽拍?看人民政協報記者的感悟2025年04月 作者:齊波 來源:新聞前哨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會議照片怎麽拍?看人民政協報記者的感悟
導讀
會議攝影作爲一種重要的記錄手段,不僅定格了曆史的瞬間,更是信息傳遞的重要視覺載體。
那么,会议照片要怎么拍?领导讲话的照片又要抓何种细 ... 內容:
會議照片怎麽拍?看人民政協報記者的感悟
導讀 會議攝影作爲一種重要的記錄手段,不僅定格了曆史的瞬間,更是信息傳遞的重要視覺載體。 那麽,會議照片要怎麽拍?領導講話的照片又要抓何種細節? 伴隨媒體形態叠代與技術升級,會議攝影正從內容呈現到技術應用發生多維變革—— 面對新挑戰和新變化,攝影記者要怎麽做,從而讓會議攝影釋放更大的傳播價值?
创刊于1983年4月6日,人民政协报一直倡导“简洁、生动、有力”的摄影理念,并用影像见证和记录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脚步。笔者有幸在这支队伍中深耕十余年,积累和感悟了些许会议新聞攝影的技巧和方法,在此简单分享。 創新運用視覺語言 攝影記者作爲時代的觀察者、思考者、見證者和記錄者,要發揮會議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的價值,通過視覺語言的創新運用來傳播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風采,用差異化的視覺語言講好照片背後的故事,用影像見證時代發展。 凸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風采 在中央时政新聞攝影报道中,重大会议是记者接触最多的拍摄内容之一。中国的时政摄影具有中国特色,记者承担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要用真实客观的照片表现领导人的形象,为政府施政和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記者要善于觀察,選取人物最具代表性的肢體語言及表情動作,盡量避免“排排坐”“鼓鼓掌”等程式化的拍攝視角,嘗試多角度拍攝,力爭抓取到不同尋常的畫面。 例如,在中國共産黨第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攝影記者拍攝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熱烈的掌聲中步入會場,向中外記者揮手致意的曆史性瞬間,展現了大國領袖的風範,被中外媒體廣泛采用。 同時,攝影記者要力爭抓拍一些有傳播價值的場景,更直觀地向受衆傳遞新聞現場的信息。 例如,每年舉行的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各界代表人士歡聚一堂、一起共慶佳節,這一重要活動考驗著攝影記者的時政新聞拍攝經驗和敏銳的臨場應變能力。在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中,用鏡頭記錄下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各界人士代表共商國是、暢敘友情的曆史性瞬間,成爲我國多黨合作、民主協商制度的真實寫照。 定格人物內心情感表達的瞬間 人物的情感表達是攝影中極具感染力的元素。由于出席會議的人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外貌特征、言談舉止各有差異,攝影記者應善于觀察、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真情流露,如喜悅、悲傷、驚訝等。這些瞬間在最大化傳遞信息的同時,更容易觸動人心。 例如,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大会新聞發言人吕新华刚刚从座位上起身,便被现场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围堵,发言人手持文件、面带微笑地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这一幕成为新闻发布会的延续,成为特定情境下的典型瞬间,打破了以往记者在台下提问、新聞發言人在台上答问的常规视角,通过定格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传递大会的新闻信息。 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都會有不同的情景表達;而這其中就必然存在反映新聞事件發生時人物稍縱即逝的特質。這正是新聞人物攝影所追求的真谛。 用差異化鏡頭語言提升新聞傳播質效 差异化的视觉语言是一种有效的传播策略,在新聞攝影中被广泛应用。通过运用对比、冲突或独特的视觉元素,打破受众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进而提升传播效果。 一方面,可以通過會場內外的照片形成對比,利用人的視覺反差增強視覺沖擊力和畫面感染力,以延伸新聞事件的縱深感。 例如,人民政協報在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鏡觀兩會”欄目,將政協委員在會議現場建言資政的照片同委員深入基層一線走訪調研的照片對比著刊發,通過對照、並列畫面中的不同內容和形式,産生視覺落差,帶給受衆不同的視覺感受。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新照片和老照片的對比,生動地展現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帶給受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共鳴。 例如,在人民政協網主辦的“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中,將馮玉祥和李德全的孫女馮丹龍及其祖母李德全跨越時空的新老照片對比刊發,以馮丹龍的口吻和視角講述了愛國民主人士李德全與第一批“北上”的民主人士會合,下榻在馬叠爾賓館的故事。 新老照片對比,既是後輩與先輩的無聲對話,也是今天對曆史的訴說,利用鏡頭語言的對比,向受衆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用新聞影像作時代注腳 新聞攝影通过影像记录时代特征,不仅是一种记录手段,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观察与历史见证。记者需要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反映时代的真实面貌。 一方面,通過選取與主題相關的典型人物或細節進行拍攝,從“小細節”中透視新聞事件的內在價值。 例如,2019年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呼图壁县城镇陕西寺阿訇杨杰作了题为《我是教民 更是公民》的宣讲报告。记者将杨杰委员头戴少数民族帽饰,在庄严的政协会徽前宣讲的瞬间定格下来,将中国宗教界人士的良好形象呈现给广大受众。 另一方面,用鮮活、生動的視覺表達,將受衆的注意力和思緒帶入新聞事件的現場,有效提升報道的傳播力和感召力。 例如,2023年3月6日,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台盟界委員小組討論現場,台籍女委員們向海峽對岸的姐妹同胞送上“三八”婦女節的美好祝福,希望兩岸姐妹共賞祖國春日美景,記者抓拍到這個精彩的瞬間,在人民政協報重要版面刊發,用圖片新聞的形式诠釋了台籍女委員們對融洽兩岸同胞心靈情感的向往,展現了時代發展的典型瞬間。 融媒時代會議攝影的傳播價值建構 融媒時代,會議攝影迎來更多挑戰,攝影記者須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用新技術賦能新聞生産,讓會議攝影在新聞傳播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做鏡頭背後的思考者 首先,記者要深入了解會議的核心議題、目的和期望達成的成果等會議背景,以便更准確地把握會議的重點,從而在拍攝時更有針對性地捕捉關鍵瞬間和細節。同時,有助于記者在拍攝過程中融入更多的思考和解讀,使新聞報道不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夠深入挖掘會議背後的意義和影響。 其次,攝影記者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及紮實的文字表達能力。在全媒體時代,攝影記者的文字表述能力比以往更加重要,在人人都能拍圖並發布的時代,除了“拍攝”,攝影記者還需要講好照片背後的故事、畫面背後的寓意等,以更全面地傳達豐富的新聞信息。 用新技術賦能會議攝影質效 融媒体时代,新技术为新聞攝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动了摄影创作的大众化和个性化发展。 首先,大數據分析推送等新的傳播方式在提升傳播效率的同時,還優化了傳播的流程和效果,並拓展了傳播的應用場景。 例如AI技術不僅可以快速采集、處理和分析數據信息,還能通過圖像識別和分類算法,自動識別和標記新聞照片中的物體、場景和人物,大大提高了圖片編輯和攝影記者的工作效率。此外,AI技術還能自動完成照片的編輯和處理工作,使照片更加美觀,更加吸引受衆。 其次,新技术使得新聞攝影的载体从广播电视等固定端口发展到手机平板等移动端口,新聞攝影的主体也随之扩大,这种变化使得新聞攝影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生活化。 同时,新技术也推动了新聞攝影风格和画幅比例的创新。如竖幅摄影逐渐成为摄影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构图及拍摄方式。这些新领域都需要新聞攝影工作者调整工作思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警惕新技術被濫用 一方面,机器软件因缺少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难以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削弱了新闻传播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新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也使得新聞攝影作品更容易被误用或滥用,对新聞攝影的真实性和公正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隨著AI圖片制假風險度的提升,通過深度合成制作新聞圖片發布和傳播,在制造流量、引發輿情,甚至産生一定商業價值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侵犯公民合法權益,擾亂經濟、社會秩序,違反公序良俗等。 针对以上问题,新聞攝影从业者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自己的作品,确保它们被正确、合法地使用。同时,有关部门须从技术对抗的视角思考如何有效管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产品,让网络空间更清朗。 (作者單位:人民政協報) ——本文摘自《新聞前哨》2025年3月(上),原標題《會議攝影新聞傳播價值再思考——以人民政協報爲例》。引用請參考原文。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