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與價值引領:中國藍新聞打造“新型融合傳播力”的探索與實踐2025年06月 作者:孙 宇,孟文林 来源:传媒评论 责任编辑:xwywck
簡介:AI賦能與價值引領:中國藍新聞打造“新型融合傳播力”的探索與實踐
2025年4月30日,在“让技术成为主流价值传播的放大器”理念的驱动下,新版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上线。焕新版客户端从AI全场景赋能、首屏首 ... 內容:
AI賦能與價值引領:中國藍新聞打造“新型融合傳播力”的探索與實踐
2025年4月30日,在“让技术成为主流价值传播的放大器”理念的驱动下,新版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上线。焕新版客户端从AI全场景赋能、首屏首页焕新、年轻化交互和大数据驱动生产四项维度,实现传播效能的系统性跃升。作为省级主流媒体的“排头兵”,中国蓝新闻也将通过此次改版,逐步构建起以客户端为枢纽,联动大屏、垂类账号、央省市县融媒的一体化传播生态,推动广播电视網絡视听向全媒体传播格局跃迁。
1 四大轉變實現傳播效能躍升 1.AI全場景賦能:從工具化應用邁向生態化重構 智能傳播時代,主流媒體新一輪的系統性變革離不開技術革新。此次中國藍新聞客戶端改版以“技術驅動革新”爲核心邏輯,通過AI技術生態化布局,將主流價值觀編碼進算法邏輯,在智能推薦中實現價值引導,在交互體驗中完成情感共鳴,在數據驅動中優化傳播效能。此次改版最大亮點是突破傳統工具型AI的單一功能局限,構建覆蓋多場景的智能服務生態。通過整合散落各處的AI功能(如播報、校對、海報生成、心理咨詢等),推出聚合式“AI頻道”,實現功能協同與場景互通。另外依托集團主播資源優勢,創新打造ZMG(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數字主播矩陣,融合語音對話、智能導覽、個性化推薦等功能,爲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交互體驗。同時,以供給側改革思維爲牽引,深度融合集團自研AI大模型智媒果及通義千問、文心一言等主流模型能力,在閱讀、服務、互動、創作四大場景中實現AI閉環賦能。 2.首屏首頁煥新:以沈浸式動態編排煥新視覺體驗 新版以“動態編排+視覺革命”爲核心策略,重構首屏內容傳播範式。開屏首創的“動態五宮格”編排形式,結合了“巨幕海報”“裸眼3D”等視覺技術,將重大事件轉化爲沈浸式傳播場域。例如,國足世預賽對陣澳大利亞隊期間,首屏以三宮格海報形式多角度呈現賽事熱點,有網友評價“滿屏都是國足,就像打開了賽事魔盒,太贊了”,創新編排帶動客戶端當日首屏稿件傳播效率提升200%以上。 3.年輕化破圈:從流量收割到情感黏性的深度運營 針對年輕用戶需求,客戶端以“遊戲化交互+情緒價值供給”雙輪驅動,完成從流量思維到用戶運營思維的轉變。在交互層面,創新構建“客戶端二樓”遊戲專區,植入體育競技、文化解謎、城市探索等輕量化玩法,深度融合吳越文化、中超IP等地域元素,對年輕用戶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此外,用戶可在“個人成就系統”中,參與簽到打卡、積分兌換、徽章解鎖等玩法,將內容消費轉化爲用戶成長敘事,構建“參與感-歸屬感-忠誠感”的情感鏈路。這一系列舉措突破了傳統新聞客戶端的工具屬性,以“社交化+情感化”運營重塑用戶黏性,實現從短期流量吸引到長期關系沈澱的跨越。 4.大數據驅動生産:從模糊推送到精准觸達 改版以“数据驱动+场景适配”为核心逻辑,基于2万余名深度互动用户画像,重构内容生产与传播链路,实现讯息从模糊推送到精准触达的跨越,让技术成为主流价值传播的放大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主要用户系20至40岁的青年群体,改版对文风语态标题进行了革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从标题到内容均有创新语言表达,化累赘为简洁、转晦涩为生动,通过遣词造句传递新闻细节、深化热点主题,通过新闻内容的自内而外的生动化重塑,以更亲和、更接地气的表达吸引受众注意力即提升打开率和完读率。日常运维中,我们发现年轻用户对短視頻浏览时长普遍高于圖文内容。因而,在选题策划与议题设置上,放大广电特色,增加原创热点短視頻产量,实现个性化适配。此外,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活跃时段分析,在“24小时不间断”直播基础上,强化“深夜陪伴”的直播设计,拟在20点以后时段,推出一线城市CBD夜景慢直播+白噪音、三四线城市老街夜市慢直播以及深夜赛事陪伴式直播合理利用用户分层,匹配直播场景;推出中国蓝新闻AI夜读,以娓娓道来的新闻伴读有效引发共情,让主流价值观传播更贴近当代人的情感需求。 2 爆發式增長與核心方法論 近年來,以中國藍新聞客戶端爲核心的中國藍新聞矩陣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尤其是2020年依托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的叠代,主力軍進一步進入主戰場,中國藍新聞迎來了大小屏融合、系統重塑的新跨越。 1.矩陣崛起:爆發式增長 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在各大应用市场累计下载量已突破1600万次、累计装机用户数突破800万。客户端原创稿件年全网传播量突破100亿次。与此同时,中国蓝新闻矩阵粉丝也从不足500万快速提升至4300万,微博实现每日产生两个全国正能量热搜,短視頻年播放量突破600亿次。截至4月底,中国蓝新闻在中宣部“主流媒体所办新媒體生产传播效果评价”中12次进入全国前10,最高位列第2,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首屏質量提升工程成效顯著。建立重大宣傳報道衛視大屏和中國藍新聞小屏一體化統籌機制,增設首屏長專職負責首頁首屏編排,深化打造《第一視點》《錢江觀潮》專欄,創新重大主題宣傳,轉變話語體系,叠代傳播形態,實現“主題表達、形態傳達、傳播到達”的全面融合。突出重點原創品牌欄目,顯著提升首頁首屏的可看性和傳播力。 融合传播矩阵能级不断提升。推进中国蓝新闻“双百三千计划”,推动全集团新闻资源统筹制作、全省“蹲点工作室”协作、“全国热点新闻直播联盟”合作,不断提升客户端全媒矩阵能级,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新闻直播網絡,策划慢直播、短視頻、热点评论等衍生新媒體产品,端内外日活数据显著提升。 融媒機制隊伍鍛造有力。中國藍新聞探索實行集群戰隊制等新型組織形態,優化“DESK+戰隊+工作室”組織管理機制,完善傳播評價體系,建強內容編發、熱點直播、矩陣運營、客戶端互動、藍媒協作、創意研發等戰隊和“中國藍名嘴IP”工作室,更好打通業務鏈條、推動深度融合、優化運行效率,提升中國藍新聞融合傳播內驅動能。 2.核心方法论:聚力打造“網絡正能量传播主平台” 近年,中国蓝新闻以打造網絡正能量传播主平台为目标,坚持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底层逻辑,围绕新媒體传播“短、时、新”特点,抓有价值的流量,用独到的视角体现主流媒体传播价值,也取得了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高“含浙量”爆款的四字秘诀。讲好浙江正能量故事,推动浙江本地内容形成全国影响力,是中国蓝新闻的核心主业。2025年以来,中国蓝新闻超六成的全国热搜和浙江相关。打造正能量爆款的秘诀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即“热”“情”“优”“美”:做足热点传播、输出情绪价值、深耕优质内容、善于记录和发现美好。例如,原创短視頻《司机突发疾病 交警横跨六车道救援》,全网播放超7300万次,同时登上了全国热搜。 强化“正能量+服务”的账号定位。进一步增加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服务型内容,打造具有暖心、贴心、诚心特色的民生服务性新闻板块。客户端“中国蓝帮帮团”栏目立足于用户需求,整合集团民生类节目的优势资源,上线民生报料处置主平台和若干特色帮忙应用。目前推出了“浙里回家”“中国蓝健康服务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智慧调解平台”等民生服务板块。2024年清明节期间,“中国蓝帮帮团”推出的《为3位山东籍烈士寻亲》融媒新闻行动,引发强烈社会反响,5场系列直播全网收看近1500万人次。栏目上线以来一共见证了300多场认亲团圆。“浙里回家”也被评选为中国新媒體公益十大优秀案例。 創新“共情傳播”新打法。“全國抓熱點、天天有直播”是中國藍新聞2023年探索出來的一條路徑。在此基礎上,客戶端又做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許多重要賽事同國內有時差,中國藍新聞客戶端推出了超長“大時段”伴隨式直播《與你一起看奧運》,在每場比賽開賽前,提前一小時開播,提供話題場域,爲粉絲預熱觀賽氛圍。其後,在長達十多個小時的直播陪伴中,主持人打破傳統賽況的專業解說模式,采用共情式輕松漫談的播報風格。觀衆在觀看賽場賽事之余,同時了解運動員背後的故事,讓觀衆看到了運動員光環背後的真實與不易,不僅拉近了心理距離,還引導受衆和運動員産生了同呼吸共命運的共情體驗,激發了觀衆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号长制”运营不同账号。2024年以来,中国蓝新闻于客户端设立“首屏长”,同时针对涨粉最有潜力的微博、视频号、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安排了专门运维账号的“号长”,推进专属的运营逻辑和思路。比如微博号,中国蓝新闻聚焦全国正能量话题,特别是营商环境、窗口服务等网友关注的内容,精心设计暖心话题词,得到了全国网友的关注。比如视频号,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养生知识等内容,推出一系列医疗养生直播和短視頻产品,专门开设《中医小妙招》等专栏,赢得了大批黏性很强的忠实粉丝。针对小红书,根据平台用户年轻、时尚的受众特点,重点关注浙江大文旅赛道,为每一条短視頻设计专属海报和话题词,吸引了不少“00后”用户的喜欢。 3 構建“屏+端+網+號”一體化傳播生態 傳播力先行,始終是傳媒發展的底層邏輯,以融合重塑推進傳播力建設,中國藍新聞大力實施新聞傳播矩陣的提能升級改革。接下來,中國藍新聞矩陣將以中國藍新聞客戶端爲傳播樞紐,以浙江衛視大屏新聞欄目群、Z視介重大文化傳播平台、廣電名嘴文化達人IP,包括集團各頻道的美麗浙江、風雲傳播中心、1818黃金眼融媒、中國藍國際等社交媒體的垂類賬號爲依托,以央、省、市、縣四級聯動的新聞協作網爲支撐,打造新型融合傳播力,積極構建“屏+端+網+號”融合一體的全媒體傳播新格局。最終實現從單向傳播到協同共生:通過全媒體傳播新格局打破組織壁壘、打通賬號鴻溝,形成“資源集約-內容協同-效益共享”的新型生産關系;從流量競爭到價值沈澱:以“正能量+服務”的內容定位,抓“有價值的流量”,也通過流量將價值沈澱到中國藍新聞矩陣上;從本土深耕到放眼全國:依托“屏+端+網+號”一體化傳播生態,放大傳播效果,持續推動浙江本地內容形成全國影響力。 4 結語 中國藍新聞的實踐表明,主流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在于技術叠代,更在于對社會價值的堅守與引領。2025年的改版,既是自我革新的宣言,更是面向未來的沖鋒。在媒體融合的深水區,中國藍新聞將繼續以“浙江速度”響應變革,以“浙江溫度”連接用戶,爲全國主流媒體轉型提供更具示範意義的“浙江方案”,在技術驅動與價值引領的雙重突破中,書寫浙江故事的新篇章。 作者:孙 宇 孟文林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