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时代新聞攝影的创新表达2025年09月 作者:王嘉楠 俞 跃 潮新闻 来源:传媒评论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簡介:短視頻时代新聞攝影的创新表达
短視頻传播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传统的圖文表达方式正逐渐被更直观、更有趣且更易于扩散的短視頻所替代,这迫使传统新聞攝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 ... 內容:
短視頻时代新聞攝影的创新表达
短視頻传播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传统的圖文表达方式正逐渐被更直观、更有趣且更易于扩散的短視頻所替代,这迫使传统新聞攝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在2024年度浙江新闻奖新聞攝影类评选中,《钱江晚报》刊发的组照《跨越海峡 只为魂归故里》获得一等奖。在创作过程中,记者通过构建新聞攝影的“非决定性瞬间”,在叙事策略、形式选择和价值内核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深入剖析这组图片的创作理念,以期为同类报道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新聞攝影的瞬间:决定性或非决定性 攝影中的“決定性瞬間”是指攝影者在某一特定時刻,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結合在一起。“非決定性瞬間”是相對于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理論提出的攝影藝術術語,強調通過平凡、隨意的日常片段傳達真實生活感受,認爲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片段都可以成爲按下快門的時機。 1.“瞬间”未必抓重大。在传统新聞攝影领域,通常以旁观视角捕捉高光瞬间,从这类摄影者的视角来看,记者往往是事件的旁观者、记录者。“非决定性瞬间”的提出,恰恰源于记者从记录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这种深度介入使得影像能够捕捉到更为细腻的情感脉络。越是处于重要的事件现场,就越要注意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自然流露的情绪。可以说,新聞攝影的“非决定瞬间”并不是站在了“决定性瞬间”的对立面,反而是构建起了另一种独特的“瞬间”概念。 2.“瞬间”未必要完美。许多新聞攝影从业者认为,要成功记录一个瞬间,必须具备完美的构图与漂亮的光影。而“非决定瞬间”概念的提出,为摄影领域开辟了另一片广阔的创作天地,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与想象空间。在新聞攝影中,“瞬间”的价值并非在于追求构图与光影的完美无缺,而是在于真实地记录事件以及充分地表达情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聞攝影更应当关注情深而非景深,致力于捕捉那些真实且生动的画面。即便构图存在一些不足,只要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场情况、传递情感,同样可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2 新聞攝影创新表达的路径构建 组照《跨越海峡 只为魂归故里》以台湾省高雄市居民刘德文20余年自费护送300余位在台去世老兵骨灰归乡的故事为核心,该作品以“非决定性瞬间”的视觉语言,通过8张照片构建“行走的历史档案”。笔者借此案例,深入探讨新聞攝影作品作为历史记录载体的庄重性,及其在对抗短視頻碎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献价值。 1.从记录者到参与者,构建新聞攝影情感连结点。长久以来,新聞攝影凭借真实、客观、深刻的特性,赢得了受众的信任。出色的新闻照片,常常能够引发人们的思索与共鸣,成为记录历史、见证时代的关键载体。而今,受众更偏向于选择内容直观、信息丰富的视频作品,静态影像的传播效果明显降低。这就要求摄影师以更为客观、深入的态度去记录新闻事件,构建拍摄者与当事者之间的情感连接点,从而让读者透过镜头感受影像背后的情感共鸣。在《跨越海峡 只为魂归故里》这组作品创作过程中,记者以参与者的视角,构建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在宁波机场,当事人刘德文因方言障碍无法与老兵后代沟通,记者承担了双方的翻译工作。整个采访过程记者不再刻意等待即将出现的常规意义上的重要瞬间,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捕捉刘德文在各个环境下的日常反应与自然姿态,比如他在赶路途中对老兵骨灰表现出的尊重、和老兵后人相互搀扶上山并肩下跪等画面。这些画面没有“决定性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却因融入记者对事件的共情和体验,更好地展现了刘德文凡人善举的细节,还原了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深层次情感,成为一张张无需旁白的情感叙事作品。 2.从短視頻到静态影像,报道主体决定形式载体。短視頻是当下传播的主流形式,而这组报道却摒弃了短視頻碎片化的叙事逻辑,采用了8张静态影像进行故事呈现。其核心逻辑,是基于本次报道事件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事件时间跨度大,包含刘德文20多年的坚守、老兵后人几十年的期盼,这些元素都需要可反复凝视的载体来呈现。为显庄重,该组照的静态画面去掉了煽情的“乡愁”烘托,预留给读者更多真实可见的情感空间。如一张摄于机场的照片中,刘德文将装有骨灰坛的背包背在前面,正如他所说“背在前面,是要让长辈在前面走”;在拍摄永康老兵骨灰下葬的照片中,刘德文独自走在长满杂草的山间小路上,画面完整交代了他“迎面走来”又“转身离去”的全过程。整组照片选择尽可能用真实、朴素的画面还原该事件,让观者以普通人身份进入画面、凝视画面,用平常心去感受不平凡的事件和情感。这类文献型影像也印证了静态影像在对抗碎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它不追求即时流量,而是通过可留存、可解读、可细品的特质,成为跨越时间的情感锚点。 3.从信物载体到价值升华,情感共鸣托举传播闭环。这组新聞攝影的深层价值,是将宏观的两岸亲情具象化为可感可触的信物载体。红糖、黄土与报纸成了连接两岸亲情的信物载体,被赋予了超越其物理属性的象征意义。红糖是乡愁的滋味,黄土是游子的归宿,报纸是历史的见证。值得一提的是,这组信物不是报道中刻意设计的符号,而是记者在参与过程中自然捕捉的细节画面,并以此为载体,具象化了两岸割舍不断的血脉深情。同时,这组报道本身通过将报纸作为馈赠送至刘德文及台湾老兵手中的方式,完成了新聞攝影从“拍摄—见证—馈赠”的情感闭环传递。这些信物作为情感载体,进一步升华了事件本身的价值,也证明了善举的力量不一定惊天动地,也可以像刘德文那样20年如一日的坚持——正如记者手记中写的:“他没说过‘两岸一家亲’,但每一个画面、每一块红糖、每一捧黄土,以及他每一个无声的表情和不经意的动作,都在替更多人说出这句话。” 3 結語 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新聞攝影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短視頻浪潮中重塑核心价值。通过强化新聞攝影叙事策略、形式选择和价值内核,深入探寻报道主体与受众的情感连接点,构建更具传播力与公信力的视觉叙事体系。积极探索新聞攝影题材的拓展与形式的创新,充分挖掘新聞攝影作为历史记录载体所蕴含的庄重特质,以及其在抗衡短視頻碎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献价值,从而实现新聞攝影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再出发。
作者:王嘉楠 俞 跃 潮新闻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