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我開始寫作時是怎樣少走彎路的2025年06月 作者:鐵凝 來源:作家記憶公衆號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鐵凝:我開始寫作時是怎樣少走彎路的
我觉得, 一个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素质。
平时,我也接触一些业余作者,说我们的生活里好像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呀,大 ... 內容:
鐵凝:我開始寫作時是怎樣少走彎路的
我觉得, 一个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素质。 平時,我也接觸一些業余作者,說我們的生活裏好像也沒有什麽驚天動地的事呀,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過日子,怎麽到有的人筆下就變成了小說,怎麽我就發現不了什麽奇怪的事,可以變成小說的事呢? 這個問題,我不能不承認文學需要天分。但是,文學對于生活的感受能力,一個作家對生活感受能力的程度,也的確對他們的創作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說體驗生活,到農村去(或到其它一個地方),打著鋪蓋卷,跟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也是一種辦法,但決不是唯一的。所以,文學來源于生活,就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這是千真萬確的。關鍵是你對生活的感受。 什麽叫感受生活呢?感受生活實際上就是感受人生。體驗生活也就是體驗人生。把這個意義擴大到這一層以後,你就不會局限于僅僅是對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的發現。 我一开始是怎样少走弯路呢? 我觉得,每一个作家,最初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生活的敏感区。因为,尽管有才华的作家都是非常聪明的,但他一个人不可能包罗万象。 我就不可能象蔣子龍那樣,他小說中那種宏大的場面,大起大落起伏跌宕的情緒、氣勢,就不是我生活的敏感區。假如我沒有發現這一點而忽然發現蔣子龍的作品在社會上很叫得響,那麽,蔣子龍寫改革,我也寫改革,他寫一個《喬廠長上任記》,我就也來一個張廠長上任記、李廠長上任記,那就會失敗的。那是一種很愚蠢的辦法。 我自己的敏感區在哪兒呢?通過一段時間,我發現在那些平凡的人和事當中。引不起大家注意的地方,恰恰是我對它有敏感。我發現了它,我就抓住它不放,一味的追求下去。這樣,我終于找到了我在生活中的敏感區。 找到了这个敏感区以后,我就在文学创作的练习中,少走了一些弯路。 在业余作者当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去拼命地追求自己所不擅长的,结果,就走了很多弯路,使创作出现了苦恼,自己产生了苦恼,也给编辑造成了很多苦恼。 我在從事專業創作以前,在一個文學刊物當編輯,每天都接待許多來自基層的業余作者。 有一天,來了兩位農民作者,自稱跟申躍中是老鄉,還跟我們領導提出,“要轉成商品糧才能寫作”,說他們幹活很辛苦,申躍中現在是吃商品糧,每天總是寫。 我們領導說:“申躍中是先寫出作品才轉商品糧,你們也先寫出作品再轉商品糧。”倆人特別高興的走了。不幾天,寫來一篇小說,還附了一封信。我一看,說讓我們“讀完小說速轉商品糧。” 可那篇小說呢?完全寫的是他們非常不熟悉的生活,城市的公園裏,柳樹下,椅子上,一男一女,題目叫《約會》,女的叫尼娜。我想,假如他們對文學有興趣的話,他們的敏感區在哪兒呢? 我绝对不是给大家泼冷水。 真正有志于文学的青年,首先要考查一下自己的感受能力。有个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犯错误更坏,那就是迟钝。你是否考查一下你对生活的敏锐。生活还都是很平凡的,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敏感区以后,你不要惧怕别人也写了,因为你总会找到你自己的角度。 当我们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的敏感区以后,接下来便是有意识的发现。契诃夫说过: “新手永远靠独特的东西赢得社会的承认。”我想这个“独特”就是新的发现。所以,足见发现对于文学创作的至关重要。 我們不能乞求蘋果變成櫻桃,同時也不能逼迫櫻桃變成蘋果,因爲它們是各有特色的。我們明白了這個以後,就可以專心致志地留心于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發現了。 所以,有兩點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第一,要保持對生活的新鮮感。大家每天的生活差不多是一樣的,你只有保持對生活的新鮮感,還具備了我上述所說的那些需要,你才能在沒意思中發現意思,才可能把沒意思的東西寫出意思來。 第二點,就是應該刻意培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力。對生活感受能力的深淺大小,這是因人而異的。那麽怎麽後天培養呢?我認爲,還要培養你自己對人生敏銳的眼光,把這個變成一種習慣。 有了習慣,就能夠很快找到自己的敏感區,找到自己很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一氣呵成。 我的早期作品寫的就是自己最熟悉、最敏感、最能夠激發自己感悟的人和生活,沒有一篇是自己不熟悉,甚至于杜撰的,作品中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個情節,在我熟悉的生活中,在我能夠感知到的生活中都能夠找到原型,因爲那些人和事情都時時刻刻激發我需要把它寫出來的情感,當情感積累起來,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一氣呵成地把它變成了文字,猶如一池積少成多成盈的池水,突然發現把閘門提起來的時候,積成的一池水就會飛流直下,十分自然和酣暢。 我曆來反對寫自己不熟悉的生活,看到人家一部作品成功了,就全方面模仿,不管自己熟不熟悉作品中的人物和生活,硬著頭皮去寫,結果寫出來的作品不但模仿痕迹十分明顯,而且給人一種無病呻吟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讀者就會不接近,不閱讀,最後就會讓讀者生厭,讓讀者熟視無睹。 所以,初學者寫東西,一定要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情,寫自己敏感區內的東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于寫作者來,更適用,更有意義。如果不遵從這個原則,就像前面說的那二個農民寫出《約會》之類自己並不熟悉的作品那樣,自然就得不到讀者的認可和喜愛。 最後再次強調一下,作家的作品來源于生活,這個生活指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的生活,更不是人雲亦雲的生活,遵循了這個寫作原則,就會少走很多彎路,最後就可能走向成功。 (李聖傑根據鐵凝演講稿整理) 李聖傑,筆名:李紀聞,江西作協會員從事新聞文化工作三十多年,先後擔任過記者、編輯;記者部主任、副總編輯;雜志社社長等職。現專業從事文學創作,出版過長篇小說《風雨情緣》、《霓虹燈下的姑娘》等文學作品。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