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的南京—蘇州比賽的五點感受2025年07月 作者:燕志华 来源:網絡舆情和危机公关 责任编辑:xwywck
簡介:蘇超的南京—蘇州比賽的五點感受
衆所矚目的南京-蘇州的比賽,在7月5日晚以0:0落下帷幕。60396的到場人數,也創下了新紀錄。
赛后第一时间,“苏州发布”推送了《苏州保持不败!》的推文,“南京发 ... 內容:
蘇超的南京—蘇州比賽的五點感受
衆所矚目的南京-蘇州的比賽,在7月5日晚以0:0落下帷幕。60396的到場人數,也創下了新紀錄。 賽後第一時間,“蘇州發布”推送了《蘇州保持不敗!》的推文,“南京發布”推送了《今夜,難舍難分!》。雙方都保持了昂揚和未分高下的在線狀態,爲“再戰”打下伏筆。 看了比賽之後,不知大家感受如何?起碼我有如下幾點感受和大家交流: 一、兩個城市的比賽暴露了現代社會一個運營真相 兩個城市在賽前戰鼓擂得震天響,聲勢搞得轟轟烈烈的,但是最終結果是一球未進,握手言和。 這似乎看起來令人失望,但是其實正是今天社會運營的一個真相,那就是社會在近期或者遠期樹立起一個宏大的、激動人心的目標,然後整合起社會能量向這個目標進發,在這個過程中,在媒體和商業力量的鼓動下,更多的民衆參與了進來,最終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經濟文化泡沫,社會各方因此受惠。至于最後結果,反倒不重要了。這並不是計劃經濟,而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正是有了足夠吸引力的目標,人心才能被動員,並願意爲之付出時間和金錢。 重點是要找到一個有足夠號召力的亮點。比如此次南京對蘇州比賽,就是“一哥”之爭,一下子調動了網民的熱情,兩個城市的線上線下,都充滿了熱烈的泡沫。 二、經濟就業不那麽景氣的時代,恰恰是文體業的爆發期 衆所周知,在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的時代,反倒是電影業大發展的時代。人們在這個時候,反倒需要以娛樂來獲得精神的力量。 尤其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候,人們更爲關注精神文化生活。此次蘇超的成功,正好擊中了這個精神文化的需求,引爆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其實應該反思一下,爲何此前未能探測並挖掘到這個“市場富礦”? 從社會心理的角度說,在經濟就業不那麽樂觀的時候,反倒需要充實人民群衆的精神生活,文體、文旅是最好的機遇,不光能夠提供精神文化的享受,也能提供産業的機會。 不光是正面的需求需要被满足,负面的需求也需要被安抚,也就是網絡舆情的价值需要被深刻理解。人们上网发泄一些不满,相关部门需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这种发泄,并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安抚。比如,不应该阻挠网民在网上的吐槽和批评,需要以积极调查通报来回应网民诉求。尤其在当下,要认识到網絡舆情具有高压锅“宣泄阀”的功能,这是一种正面积极的社会功能。 三、人永遠是情緒的俘虜,社會治理要科學認識群體情緒 你如果在平時,說南京人是鹽水鴨,或者說蘇州人是大閘蟹,搞不好會很不愉快。 但是在此次对阵中,无论是網絡还是现实宣传中,代表双方出战的吉祥物竟然一个是咸水鸭,一个是大闸蟹,而且双方都乐此不疲,认可了这种身份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人们以娱乐为主,文化心理有了更大的弹性。 再看雙方隊員的比賽,雖然我並非專業球迷,但是也能看出雙方隊員的水平其實在專業性方面大有進步的空間,但是這不影響大家熱烈地觀賞,毫無怨言地爲比賽打call。這源于人們在熱烈的情緒影響下,包容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缺點。那如果是國足踢成這樣,不知要引來多少抱怨,這源于人們對于國足的抵觸性心理。 這告訴我們,人永遠是情緒的俘虜,理性很難超越情緒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治理,常常對于情緒和群體情緒帶著輕視的態度,很容易將其打上“情緒化”“非理性”的負面標簽,似乎社會治理需要以科學理性來壓制這種群體的情緒,有必要將其引導到一個理性科學的聖殿。但是現在看來,壓制和引導常常失敗。今天需要重新認識和評價情緒和群體情緒的價值,從科學理性的視角來評價它,學會與之和諧相處,並將之當做精神力量來一起融入社會生活。 四、蘇超或許預示了改革開放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過去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釋放了生産力,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將之視爲是國家將掌控的各種資源慢慢向社會釋放的過程,各種資源獲得了市場的最佳配置效率,經濟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國家和社會是兩個範疇,國家掌握資源多了,社會就掌握得少,生産力就難發展;反之,只要社會掌握資源多了,生産力就會極大地釋放活力。再從民營經濟的角度看,也是一個社會資源釋放潛力、提高生産效率的現象。 從蘇超火爆的過程看,很顯然是個“政府搭台、群衆唱戲”的現象。但是更重要的是,群衆開始唱戲之後,政府就退隱了,只是做好幕後工作即可,使得蘇超活動看起來像極了是個純粹的群衆文體活動。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很少走到前台,這反倒爲更好地釋放民間的活力,提供了最大的空間和自由。 所以,我的看法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事業走過了四十多年曆程之後,接下來如何發展,蘇超或許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樣板,那就是進一步爲民間力量賦能賦權,爲後者提供更大的發展舞台,讓他們獲得更大的自由發展空間。民間力量要推到主角位置,權力要甘當配角。 政府和領導幹部不要再把自己扮演成全職全能的超級政府和超人形象,因爲政府的能力和潛力似乎已經發揮發掘到了一個臨界點了,政府的高效背後是各級領導幹部無休無止的加班加點,但是從效率和效果看,卻出現了邊際效益遞減的趨勢。權力的集中使用和一聲令下的集體行動,可能並不利于今天生産力效率的提升。 反之,經過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中國社會尤其是長三角這樣的富裕發達的區域,社會已經積蓄了巨大的民間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從資本力量、文化力量、商業需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維度來認識。長期以來,這種民間的力量被忽視,也未被利用,因爲各地政府相信自己全知全能,自己扮演主角,而忽視了群衆演員中有無數的草根明星需要舞台、需要野蠻成長,他們更可能帶來巨大的商業票房。正如蘇超的成功,在于挖掘到了民間對于純粹快樂足球的巨大需求,並一舉釋放出了巨大的活力。一個蘇超,抵得上多少政府主導的文化體育工程?雖然蘇超的確是政府主導的,但是地方和民間慢慢唱了主角。 從這個意義上說,蘇超的成功,給我們的啓示之一,就是民間的力量,在接下來的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需要被看到,並進行發掘和引爆,但是前提之一,就是要充分的放手和信任,給他們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 五、中國足球或許從蘇超開始步入正軌 從過去多年的發展曆程看,中國的足球發展的順序和邏輯或許搞反了。一開始就是自上而下、高屋建瓴地發展,舉全國之力搞國家隊,結果權力和資源高度聚集于國家隊,出現了各種尋租和腐敗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由于基層社會和各個城市未能發展出群衆性的地方體育運動,缺乏一種群衆文化,足球只是單純在高處發展,立足不穩,根基不牢,使得足球事業在國內多年來一直步履坎坷,頗爲不順。 蘇超則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路,或許指明了一個最好的路線,那就是足球的生命力,存在于民間自發自覺的參與。有了蘇超之後,江蘇各個城市開始從地方選拔真正的足球苗子進入球隊,足球文化會在地方落地生根,將真正成爲群衆性的文化體育活動,這才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的。接下來,或許各個城市會有自己的專業球隊,市民周末的生活就是去觀看和支持自己的球隊。也經常有德比比賽。周邊的文創産品增多。人們周末有了去處。一個城市的公共生活空間就打開了。一個城市有自己的球隊,就有了精神文化。這是具有社會價值的。 我們經常會很困惑,爲何國家如此重視足球,給了這麽多的資源,國足反倒越來越衰呢?現在看來,問題根子就出在國家足球發展違背了事物成長發展的規律。抓國足是本末倒置的,其實應該從基層抓起,從普及群衆性的體育文化運動開始。在這個意義上說,蘇超提供了群衆性運動的動力,將挽救中國足球,並爲之指明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作者簡介: 燕志华 博士 高級記者/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員/輿情管理顧問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