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寫報道別犯這些典型錯誤2025年08月 作者: 來源:“新華夜歸人”微信公衆號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避雷!寫報道別犯這些典型錯誤
導讀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事實是新聞的本源,虛假是新聞的天敵。
正因如此,在稿件的撰写、编校过程中要格外当心,避免因错别字、事实错误甚至导向问题而造成 ... 內容:
避雷!寫報道別犯這些典型錯誤
導讀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事實是新聞的本源,虛假是新聞的天敵。 正因如此,在稿件的撰寫、編校過程中要格外當心,避免因錯別字、事實錯誤甚至導向問題而造成信息失真、誤導受衆的後果。 本文列舉了《新華日報》2025年5—6月在編校工作中發現的各類典型差錯,並重點對“辨證施策”和“辯證施策”兩個詞語進行了區分。
重要表述不准確及導向偏差 【錯誤舉例】在鏟除土壤條件、堵塞漏洞上發力,做到“不敢、不能、不想”一體推進。 【改正】“不敢、不能、不想”應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這“三不腐”是專有概念,不能隨意做簡省。 【錯誤舉例】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是確保深入學習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一招。 【改正】“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不能簡稱爲“深入學習教育”,可以簡稱爲“學習教育”。 【錯誤舉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用心領悟“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範”重要指示,進一步堅定信心、知重負重、主動作爲。 【改正】順序錯誤,應爲“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範”。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經濟大省該如何挑起大梁?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四個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範。”
事實差錯 【錯誤舉例】在全球朝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進的當下…… 【改正】應改爲“在中國朝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進的當下”。“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基于自身發展階段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責任而提出的綠色發展目標,並非全球共識。 【錯誤舉例】發源于安徽的黃梅戲更是在長江下遊風靡不衰,蘇州人、上海人唱起《天仙配》來也是有模有樣,韻味十足。 【改正】“黃梅戲發源于安徽”的說法不准確。關于黃梅戲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但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的,應該還是起源于湖北黃梅。 黃梅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這種地方戲曲肯定會在相鄰的省份有影響,因此關于其起源産生爭論也可以理解。湖北省黃梅縣、安徽省安慶市于2006年共同獲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官方資料顯示“黃梅戲起源于湖北黃梅”,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于2011年獲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擴展項目)官方資料也顯示“黃梅戲源自湖北省黃梅縣一帶的采茶調”。但黃梅戲的發展壯大無疑是在安徽實現的。 【錯誤舉例】三十載,黃埔江畔春風入“蘇”,一張金融藍圖,繪就支持實體經濟錦繡。 【改正】“黃埔江”應爲“黃浦江”。“黃浦”與“黃埔”經常被搞混。“黃浦”在上海,以一條黃浦江將上海分爲浦東、浦西;而“黃埔”在廣州,以民國時期建立的陸軍軍官學校而聞名。 【錯誤舉例】2021年撤鄉並鎮,城頭鄉與臨淮鄉合並爲臨淮鎮。 【改正】根据省政府文件,2020年,泗洪县撤销临淮镇、城头乡,设立新的临淮镇,因此文中出现时间和地名两处事實差錯。 【错误举例】《争先进位打造徐州经济“领头羊” 泉山全力冲刺“千亿级实力城区”》。 【改正】肩題中的“徐州經濟”有誤,應爲“徐州城區經濟”。 主標題中的“沖刺千億級實力城區”,說明泉山GDP還不到千億元。在徐州整個經濟板塊中,據2024年的GDP統計數據,銅山以1485億元排第一,邳州以1354億元排第二,而泉山則只有709億元,排在第七。顯然,泉山想在徐州當領頭羊,是相當難的;事實上,從主題中的“實力城區”四個字也能看出,它所追求的,應該是在徐州主城區當領頭羊。 【錯誤舉例】2025年5月,好房子國家標准《住宅項目規劃》正式實施。 【改正】《住宅項目規劃》有誤,應該是《住宅項目規範》。既然是標准,那就有非常明確的約束條件,是一種規範性的要求。而“規劃”的意思是個人或組織制定的比較全面長遠的發展計劃,是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和考量,設計未來整套行動的方案。 【錯誤舉例】5月底,蘇州姑娘朱靜雯,身著朱紅色漢服,漫步在人流如織的六悅老街,體驗著這份仲夏夜的美好。 【改正】“仲夏夜”有誤,應改爲“孟夏夜”或者“夏夜”。 農曆的四、五、六月爲夏季,古時分別稱爲孟夏、仲夏、季夏。對應到陽曆,大約是從6月初到8月末這個時間段。南方進入夏季時間較早,一般在陽曆5月就進入初夏即孟夏了。很多人習慣用“仲夏夜”,可能是受莎士比亞戲劇《仲夏夜之夢》的影響,並沒准確理解“仲”的含義。 【錯誤舉例】同步規劃14.4萬平方公裏樞紐經濟區,預計可集聚10萬人口,驅動江北産城融合,與南京南站形成“雙核驅動”城市新格局。 【改正】“14.4萬平方公裏”應是“14.4平方公裏”。整個江蘇的面積才約10萬平方公裏,而南京北站要建設“14.4萬平方公裏”的樞紐經濟區,顯然違背常識。 【错误举例】《省通讯管理局现场回应群众关切 方便老人触网,还得再加把劲》。 【改正】“通訊管理局”應爲“通信管理局”。
別字及語法差錯 【錯誤舉例】引領中國一流輕量化和智能化飛行器的特色專業方向,培養國家及行業亟需的複合創新型人才。 【改正】“亟需”宜改爲“急需”。 現代漢語中“亟需”使用頻率較低,權威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明確收錄“亟須糾正”“急需處理”等用例,而“亟需”未被主流詞典廣泛收錄。因此,應優先使用“亟須”和“急需”。在日常表達中,若需強調書面正式性,可用“亟須”;若需通用表達,推薦使用“急需”。不提倡使用“亟需”。 【錯誤舉例】這不,皺著眉頭捂著硬梆梆的肚子,劉姥姥進大觀園般端視一桌子堆成小山的孝心作品。 【改正】“硬梆梆”應爲“硬邦邦”。 “邦邦”是一個象聲詞,模仿敲擊堅硬物體時發出的聲音,同時也形容物體的堅硬程度。這個詞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和描繪性。“硬梆梆”是一個錯誤的寫法。這個錯誤可能源于“梆子”等詞的影響,導致人們在書寫時産生混淆。 【錯誤舉例】不論是延續數千年的曆史文化,還是以淮海戰役革命精神爲代表的紅色文化,亦或是廣袤農村孕育的鄉土文化,徐州在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中,不斷塑造“城市精神”,讓一方百姓形成更加昂揚的精神風貌。 【改正】“亦或”應爲“抑或”。 “抑或”是表示選擇關系的現代漢語連詞,而“亦或”是古漢語短語且在現代漢語中常被誤用。“抑或”可替代“或者”“還是”用于書面表達,而“亦或”實際是意爲“也有的”“也有人”等文言組合詞,不能作爲現代漢語的選擇連詞使用。 【錯誤舉例】可問題來了,像衛健、醫保、交通等部門數據涉及隱私,都歸集在上級政務平台,部門也就一個授權登陸賬號,無權也無法向市“一件事”平台提供全量數據。 【改正】“登陸”應爲“登錄”。 “登陸”的原義爲“登上陸地”(如軍隊登陸、台風登陸),又引申爲“商品進入某市場”(如“新産品登陸上海”)。“登錄”指“登記”或通過身份驗證進入系統(如網站、app等),屬于計算機和互聯網領域的規範術語。在填寫用戶名、密碼進入系統時只能用“登錄”,例如“登錄郵箱”“登錄賬號”。權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明確將“登錄”定義爲“登記”,而“登陸”無此義項。 【錯誤舉例】除了居民食堂、舞蹈室之外,還有咖啡店、城市書房、自習室,不僅下班後可以來上夜校,平時還能來溜溜娃。 【改正】“溜溜娃”應爲“遛遛娃”。 “遛”多用于人與動物的互動,或描述散步行爲。①散步或緩行:如“遛彎”。②特指帶寵物散步:如“遛狗”。“溜”適用場景廣泛,有如下語義:①滑行:如“溜冰”。②偷偷離開:如“他趁機溜了”,常含貶義。③光滑或熟練:如“溜光”(表面平滑)、“手藝很溜”(技藝純熟)。另外,口語詞“溜達”指散步、閑走,不寫作“遛達”。 【錯誤舉例】亨通集團連續十年蟬聯中國線纜産業最具競爭力企業榜單第一名,這家紮根吳江的線纜龍頭企業正通過技術攻堅與智造升級不斷構築發展新優勢。 【改正】“連續”與“蟬聯”語義重複,可改爲“十年蟬聯”或“連續十年位列”。 【錯誤舉例】藏族民謠中唱到:“到拉薩不到葉巴,等于做件新衣忘做領。” 【改正】“唱到”應爲“唱道”。 “說到”是一個動補合成詞,“到”表示了一種結果,表達的含義一般是“提及、提起”,或者表示說話告一段落,即前面發言的結束,表達了一種方向性和位置性。示例:①“今天就說到這裏”(表示發言告一段落)。②“剛剛我們還說到你”(表示提及)。需要重視的是,“說到”的“到”是及物動詞,後面往往要跟提及的人、事、物或話題,不能用作一句話的開頭。“說道”是一個並列合成詞,古漢語多爲單音節詞語,“說”與“道”都是“說”的意思,比如“不足與外人道也”。“說道”與“說”或者“道”的獨立用法相同,可以表示一句話的開始,引出後面要說的話或內容。 簡單地說,“說到”的後面必須要跟提及的人或事,不能直接跟標點符號;而“說道”的後面,通常要出現“:”等標點符號。 【錯誤舉例】據統計,僅英超一項賽事年度收入就達數十億英磅,每年爲英國的經濟貢獻不菲。 【改正】“英磅”應爲“英鎊”。“磅”是重量單位,“鎊”是貨幣單位。 【錯誤舉例】我們通過基因編輯生物技術,可以在原有優良品種基礎上,在2、3年內對一些重要品種進行升級改造。 【改正】“2、3年”應爲“兩三年”。當數字連用表示概數時,應采用漢字數字。如:三四個月。 【錯誤舉例】今年我們年度考核指標設置力求更加精准,進一步明確了“幹什麽”“怎麽幹”,讓年度考核真正成爲幹事創業的“發令槍”和“計分牌”。 【改正】“計分牌”應爲“記分牌”。 “記分”指記錄工作、比賽、遊戲中的得分。該詞語廣泛應用于體育競賽、遊戲活動等場景,例如記分員負責記錄得分情況。在交通管理領域,記分也指對機動車駕駛人交通違法行爲實施的一種制度,通過累積分數進行監管。 【錯誤舉例】《邀四方名仕,助力大中小融通對接》。 【改正】“名仕”應爲“名士”。 “士”,其本義在古代指男子,後來逐漸引申爲對讀書人或做官者的通稱。這個字蘊含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此處的“士”便是指有抱負、有擔當的讀書人。此外,“士”還是古代貴族階層中的一個等級,位于大夫之下。在現代,“士”也常被用作軍銜中的一級,如“上士”“中士”等。 而“仕”,則專指做官,是步入仕途、服務于國家的象征。如“學而優則仕”,意指學問做得好就可以去做官,體現了古代文人的一種價值觀。 【錯誤舉例】“和美鄉村”“循環發展”等論述,都重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生態文明觀,掣畫一幅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改正】“掣畫”應爲“擘畫”。 【錯誤舉例】《蘇州市公交集團吳江公司一分公司負責人張中磊:這裏省際之間沒有什麽壁壘了》。 【改正】“省際之間”應爲“省份之間”。 “際”本義是交界或靠邊的地方,後引申爲彼此之間(如:國際關系)、時候(如:生死存亡之際)等。“省際”意思就是省與省之間,再加“之間”就重複了。 【錯誤舉例】那一年,“小娟&山谷裏的居民”翩遷而至,一場不到100人的歌迷見面會,爲響堂打上了“民謠”的標簽。 【改正】“翩遷”應爲“翩跹”。 【錯誤舉例】出海,外語是門褴,不懂當地法律法規,不了解宗教、文化習慣……在AI應用快速發展的今天,這些已不再是難題。 【改正】“門褴(lán)”應爲“門檻(kǎn)”。 “檻”以“木”爲部首,往往與木制品或建築構造相關。它有兩個發音,一是kǎn,常指門檻,即門框下端緊貼地面的橫木;二是jiàn,在古文中,它常被用來描述欄杆,包括井欄,以及獸籠或囚籠,引申爲封閉或拘禁之意,如李白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中的“檻”就是指欄杆。 需要注意的是“檻”與“坎”的區分。有人會將“門檻”誤寫成“門坎”。“坎”以“土”爲部首,多與土地或地形特征相關。基本含義是坑或穴,也可以指通過自然或人工方式形成的土堤或土埂。 在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經過人工修築的像台階一樣的構造,常被稱爲土坎兒或田坎兒。“坎”在口語中常被用來比喻生活中難以克服的困難或障礙,也可以指代那些關鍵性的時刻或難以逾越的階段。例如,“坎坷”或“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兒”。至于“心坎”一詞,本義指人體胸骨下端劍突部位的生理位置,後引申爲抽象的心理層面,特指思想感情的深層領域。 【錯誤舉例】五台山總店一開業,就以獨特的建築風格、不凡的選書品味,成爲“世界文學之都”南京的一個文化地標。 【改正】“品味”應爲“品位”。 “品味”作爲動詞,表示品嘗、體會、鑒賞的意思,如“品味茶香”“品味人生”“品味藝術”;“品位”作爲名詞,表示物品的質量和水平、人的地位和身份,或者人的格調和氣質,如“這塊寶石的品位很高”“他是一個有品位的人”“她穿著很有品位”。 【錯誤舉例】“你是大學生,幹嘛跑來養老院做護理員?” 【改正】“幹嘛”應爲“幹嗎”。 “嗎”是多音字,一讀mǎ,如“嗎啡”;一讀輕聲ma,助詞,表疑問,如“幹嗎(發ma音)”表示詢問幹不幹或做不做;一讀má,表疑問,意思是“什麽”,如“幹嗎(發má音)”即“幹什麽”之意。 “幹嗎”是規範的正確寫法,而“幹嘛”雖在口語中常見但不符合書面規範。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權威工具書,“幹嗎”是唯一被收錄的規範形式,用于表示疑問或反問語氣,語義等同于“做什麽”或“爲什麽”。 “嘛”字在工具書中僅作爲語氣助詞,表示本應如此或句中停頓,不具備疑問功能。盡管“幹嘛”因口語化流行(如輸入法聯想、文學作品中高頻出現),但嚴格意義上屬于非規範變體。在正式場合如出版物、書面文件等,應使用“幹嗎”以符合語言規範。 【錯誤舉例】2024年以來爲2名受誣告青年幹部澄清正名,3名曾受處分青年幹部經評估重新啓用。 【改正】“啓用”宜改爲“起用”。 “起用”主要用于人,尤其是重新任用退職、免職人員或提拔新人(如“起用退休專家”或“起用年輕教練”)。“啓用”主要用于物,如設備、系統、設施等(如“啓用新印章”或“啓用生産線”)。 【錯誤舉例】公司雖設有母嬰室,條件卻差強人意。 【改正】“差強人意”使用錯誤,應改爲“不如人意”。 “差強人意”是個偏褒義的成語,意思是指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形容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這個“差”的意思是“稍微地”。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南朝·宋·範晔《後漢書·吳漢傳》:“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爲,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有一次,劉秀輸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將軍也失去鬥志。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審閱兵馬。劉秀知道這些事後,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很感歎地說:“總算還有吳將軍叫人滿意,真是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呀。” 【錯誤舉例】而由于綜合性大學醫學類專業的邊沿化,針對醫學類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就更加缺乏。 【改正】“邊沿化”應爲“邊緣化”。 “邊沿”通常用于描述具體物體的外圍邊界,更強調“沿邊的部分”,如“皮箱邊沿包皮”突出局部修飾。“邊緣”則既可指具體物體的輪廓(如森林邊緣),也常用于抽象概念(如社會邊緣、科學邊緣),側重分界或臨界狀態。“邊緣”更強調“界限或過渡性”,如“城市邊緣與鄉村融合”體現模糊交界。“邊緣化”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說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說被主流(主流社會、主流人群、主流意識形態、主流文化、主流經濟等)所排斥,所不包容。簡單地解釋也就是從中心和主流逐漸被移除而走向非中心、非主流。 【錯誤舉例】前期的考古發現,這裏還是楊吳城壕的所在地。 【改正】“楊吳城壕”應爲“楊吳城濠”。 “壕”的本義是指城牆,後來逐漸演變爲護城河、壕溝或戰壕等與防禦工事相關的水溝或溝壑。“濠”通常指護城河或水溝,也可以指代水名(例如,安徽濠水、南通濠河)。這兩個字在古代是通用的,都可以指護城河。在現代漢語中,它們的使用場景有所不同,“壕”更常用于描述具體的防禦性溝壑,而“濠”則更多地用于指代具體的護城河或水名。 “楊吳城濠”是由外秦淮河、孫吳時開鑿的東渠(青溪)、六朝宮城護城河及人工挖掘的城濠共同組成,它的水流主要來自秦淮河、青溪和玄武湖。五代十國的楊吳時期建造江甯府城,將如今的內秦淮河的一段包入城內,沿城周開濠二十五裏,同時將之前的運渎和青溪以及六朝宮城護城河的部分河段打通,史稱“楊吳城濠”。截至2016年,“楊吳城濠”最確鑿的河道,是今北門橋—竺橋—逸仙橋—複成橋—大中橋一段。大中橋向南于東水關接秦淮河的護城濠,因明代水系改造分出內外秦淮河,今人通常稱作外秦淮河。 【錯誤舉例】外貿超預期,以更強韌性劃出增長曲線。 【改正】“劃出增長曲線”應爲“畫出增長曲線”。 “畫”的核心用法有:①圖形創作:指用筆等工具描繪圖形(如畫畫、國畫)或作出標記(如畫線、畫押)。②漢字書寫:特指漢字的基本筆畫(如“一筆一畫”),強調規範性和結構性。③語言描寫:如“刻畫形象”“描畫場景”,多用于文學表達。 “劃”的核心用法有:①分割與計劃,如“劃分區域”“劃時代”“籌劃”,強調動作的結果或規劃。②物理動作,用尖銳物切割或刻寫(如“劃痕”“劃船”),方言中可能表示分配或計算。 【錯誤舉例】常態化組織居民群衆代表開展“圓桌議事會”“板凳會”等議事活動,及時獲取社情民意,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向村(社區)報道,引導司法、衛健等機關資源、“兩企三新”組織向網格延伸。 【改正】“報道”應爲“報到”。 “報到”指向組織或機構報告自己到達並完成登記手續,如新生入學、員工入職等場景。“報道”指通過文字、影像等媒介向公衆傳播新聞信息,如記者現場采訪、媒體發布新聞稿等。 【錯誤舉例】國際經貿格局波詭雲谲,開放發展是穿越下行周期、對抗不確定性的錨點。 【改正】“波詭雲谲”應爲“波谲雲詭”。 “谲”和“詭”都是形容詞,都有奇異、變化多端的意思。“波谲雲詭”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事物變幻莫測,就像海上的波濤和天上的雲彩那樣,變化多端,難以捉摸。它常用來形容局勢、局面或者人的心思等複雜多變。 雖然有“詭谲”“詭谲多變”這樣的詞語,但在“波谲雲詭”或“雲谲波詭”中,都是谲在前詭在後。 【錯誤舉例】宿遷以主動作爲诠釋責任擔當,以創新實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新時代對口支援工作貢獻了“宿遷方案”。 【改正】“築牢”應爲“鑄牢”。 “築牢”本義爲建造、修蓋(如“築堤”“築牆”),引申爲通過具體手段逐步達成穩固狀態。它強調具體、實際的外在加固,如基礎設施、安全防線等。 “鑄牢”本義爲金屬鑄造(如“鑄劍”“鑄器”),引申爲內在不可分割的整體性。它側重抽象概念的精神內化,如意識、信念等意識形態的深度培育。 “辨證施策”還是“辯證施策”? 【舉例】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爲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既擘畫指引,又辯證施策:“工業化進程,西方走了幾百年,而我們只用了幾十年。深層次看,我們工業化的短板還很多,要花時間去補。城鎮化也是這樣,不能面子可以、裏子不行,不要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情。有些事要打攻堅戰,有些事要久久爲功。” 【分析】中醫中有“辨證施(論)治”的說法,那麽在和施策連用時,究竟是“辨證施策”還是“辯證施策”?其實二者都對,只是使用語境不同。 “辨證”爲中醫學術語,強調個體化的診療策略。通過望、聞、問、切等診察手段,識別病因病機並據此施治,是“辨證論治”的簡稱。如“風寒感冒證”用麻黃湯,“風熱感冒證”用銀翹散,正體現“同病異治”的辨證原則。 “辯證”爲哲學範疇,體現系統化的矛盾分析方法,它來源于20世紀初引進的“辯證法”(dialectics),強調用聯系、發展、矛盾統一的觀點分析問題。例如,政策制定中同時關注增長與分配、效率與公平,就是典型的“辯證施策”。 “辨證”與“辯證”的差別,恰恰體現了思維方式的根本分野。醫學強調因人施治,哲學講求系統分析,各安其位,才能施策得當。如果你想表達“根據不同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請使用“辨證施策”。這是當前政策文件、新聞報道和社會治理中最常用且最需要強調精准性時的標准表述。如果你想表達“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請使用“辯證施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華夜歸人”微信公衆號,綜合自“新聞與寫作”微信公衆號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