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类短視頻叙事研究2025年09月 作者:王紅波 來源:傳媒評論公衆號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类短視頻叙事研究
融媒体时代不仅改变了新闻内容的生产逻辑,也重构了受众的接收习惯。短視頻作为传播速度快、情绪感染力强的新兴媒介形态,正在成为主流媒体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与传 ... 內容: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类短視頻叙事研究
融媒体时代不仅改变了新闻内容的生产逻辑,也重构了受众的接收习惯。短視頻作为传播速度快、情绪感染力强的新兴媒介形态,正在成为主流媒体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与传统新闻相比,短視頻新闻在叙事结构、视角建构与传播机制等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1]。主流媒体如何打造兼具真实感与共鸣力的“爆款”短視頻,需要重塑自身的新闻生产理念与方式。 仙桃电视台抖音号是仙桃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融合传播变革平台,极大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体线性传播的劣势。2023年2月23日发布的新闻短視頻《轿车坠入河中 母女被困 危急时刻村民合力救援》(以下简称“西流河群体救援事件”)在仙桃电视台抖音号发布后,平台总播放量突破一亿次,总点赞数超过600万,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及多家省级媒体转载,形成了全国性的传播声量,是地方媒体正能量报道成功出圈的典型案例。该作品巧妙地融合了用户生产内容(UGC)与专业生产内容(PGC),在叙事视角、画面语言和情感营造上均有创新,为研究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視頻的叙事策略提供了样本。本文以该作品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话语与叙事价值三个角度入手,探讨现阶段媒体融合中新闻类短視頻生产实践中的要点,以及对未来新闻类短視頻叙事路径进行探究。 1 敘事視角多元化 在以往的传统新闻制作中,新闻叙事主体以记者、编辑、亲历者、专家为主体,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有了更多发声渠道,对于参与新闻传播与反馈的环节更有积极性,例如许多网友评论在很多新闻类短視頻作品中甚至超越原始视频文本,成为关注焦点,同新闻内容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仙桃电视台新闻类短視頻生产实践中,制作时也会考虑到这种共创互创的“整体性”,将用户生产的评论或是以用户评论的视角,重新引导舆论方向。通常以大标题叙述主体事件,再在二行副标题中出现“网友评论”“网友观点”。记者、编辑、受采访群众与网友承担不同角色,从各种角度入手,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叙事方式,对新闻进行阐释,使原本单一的线性新闻有了更多的维度。 西流河群体救援事件就是通过仙桃电视台记者挖掘本地网友随拍找到的选题。在创作过程和画面选取中,抛弃了以往追求画质的传统,选择了网友随拍上传的真实画面,传统视角下的这种随拍画面模糊、摇晃、主体不清、收音嘈杂,无意中成为新媒體传播中最抓人的要素——真实、紧急、现场感、参与感。传统媒体更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对新闻进行重组叙事,叙事视角往往是“全知”“第三人”的,使得事件更详细、更有延展性。西流河群体救援事件采用主体视角,以记录者的视角来看,救援成功与否都是未知的,受众跟随镜头的走向走入新闻故事深处,直接感受到在现场的参与感,获得了传统新闻难有的沉浸式体验。 在实际的创作中,短視頻素材要求并不会因为篇幅小而减少,相反,为了呈现出更好的传播效果,将事件、感情、舆论导向全部自然融入到更短篇幅,前期后期都需要有大量准备工作。比如在新闻素材采集期,全网大量搜集市民素材并联系本人找到更高质量的原视频画面、搜集首发视频评论区亮点、搜寻其他目击者视角素材、实地采访录音、拍摄现场还原视频、搜集相似热点事件补充备用画面……西流河群体救援事件作品在后期新闻编辑生产中舍弃原始素材中的当事人叙述,字幕上选择“制作者客观叙事”、画面上选择“亲历者现场实拍叙事”,评论区补充当事人介绍,使该新闻简洁明了但要素俱全。 2 短視頻叙事话语研究 (一)畫面混編 短視頻新闻虽然也需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传统,但由于传播平台播放规则所限,信息要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眼球,所以在叙事编排上,往往直接选用事件重点,或是打破原有的线性时间叙事模式,将最关键的部分在视频开头展示,在不影响真实性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重构。[2] 西流河群體救援事件中,作品采用“危機—跳水救援—拔河式拉繩—成功破窗抱出女兒—成功救出母親上岸—村民事後合照”的敘事順序來重塑事件的故事感。實際上,在原始視頻中多個事件同時進行,爲了還原危急的情緒和節奏,我們在剪輯上進行了混編,在第二段砸窗上選擇加速,第三段“拔河”選擇了重複——畫面放大並減速對繩子斷掉、年老村民摔倒的動作進行強調,第三段與第四段之間運用了快速推進的轉場特效,讓觀衆一下從擔憂的情緒中看到救人的希望,再自然過渡到抱小女孩,接著是群體成功拉母親上岸,救人成功。最後在村民合照時放緩節奏慢慢推進,用火花炸開的畫面特效營造曙光來臨的感覺。 (二)文字補充敘述 短視頻新闻的文字一般包含标题文字与字幕,主要用于弥补视频画面稍纵即逝、篇幅有限的缺陷,串联画面语言,辅助受众对事件形成清晰认识。 西流河群体救援事件这件作品在标题文字层面,采用简洁的场景描述,在字幕部分则配合画面表述,帮助受众清晰掌握事件基本信息。作品中第二段文案出现的形容词“拔河式”生动表现出众人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的感觉,在其他媒体转载中也保留了这样的表述方式,浓缩成当时的热搜词。末尾一段文本“为参与救援的西沟村热心村民点赞!”是短視頻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互动方法,加强受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同时也遵循了平台流量曝光规则,能通过算法分发给更多受众。 (三)現場聲、音樂調動情緒 在电视新闻中,应用的声音一般包括现场声、画外音、同期声等,在叙述客观事实时,几乎很少用到音乐。而短視頻新闻的媒介使用方式有所不同,受众对“娱乐性”有一定要求,因此短視頻新闻也会注重背景音乐的选择,且往往选择流行音乐。在歌词上,倾向直白、浓烈地抒发情感,单刀直入地切中主题,在旋律上则强调跌宕起伏、鼓点突出、极强动感,能很快调动受众情绪、唤起情感,并简单预判新闻走向。[3] 案例作品背景音樂選用《交換余生》中副歌部分:“那些我,不同人生的我會以什麽方式哭過,交換余生是我非我,苦與樂,陰天之後總有續命的晴空”,在剪輯創作中,在故事轉折的關鍵部分——11秒時從拉繩摔倒到砸開車窗抱人處打上卡點的關鍵幀,同時配合畫面混編的推進轉場特效,高潮叠起,音樂情緒由擔憂到希望。救人成功後的畫面與火花特效也與背景音樂中“晴空”意象相重合,讓受衆在短短半分鍾之內就能共情。在現場聲的選擇上,該作品選擇保留原有的嘈雜的聲音,注重保留現場危機的感覺,在第二段視頻敲窗動作中,疊入現場旁觀者一句“還有人在裏面”,讓敘事更有起伏和轉折。 3 短視頻的叙事价值 (一)客觀事實與人文關懷的結合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短視頻的价值不仅在于快速传递事实,更在于能否在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中触动人心,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与价值引领。传统新闻报道强调对“5W”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客观呈现,而西流河群体救援事件这一案例则体现了主流媒体在叙事策略上的重要转向:即在保证核心事实准确无误的基础上,策略性地将叙事重心从“事实的完整性”转向“情感的冲击力”,通过构建情感共鸣来实现人文关怀的深度传递。[4] 案例作品对叙事焦点的精准取舍,有意淡化了事件起因、具体救援人数等客观但非核心的信息,将所有镜头语言聚焦“救援”这一核心行动,关注在救援中集体和个人的情绪情感。这种叙事焦点取舍并非对事实的扭曲,而是短視頻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一种叙事策略,通过对“拔河式”救援的描绘,将具体故事融于社会事件之中,落脚于社会的正能量的传递。 案例作品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构建了一条“危机—紧张—转折—感动”的完整情感曲线,引导观众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情感体验,不仅给予观众情感上的深度共情与慰藉,也完成了从“事件”到“精神”的升华,让“守望相助”的社会正能量深入人心。这种客观事实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是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进行“情感动员”的有效尝试。新闻叙事不再是单向度的行为,而是通过讲述一个能引发广泛共情的好故事,将主流价值观柔性植入受众内心。通过这种方式,主流媒体不仅传递了新闻信息,更塑造了社会共识,巩固了自身的公信力与引导力,这正是新闻类短視頻在新时代的核心叙事价值所在。[5] (二)打通“主流輿論場”與“口頭輿論場” 融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呈現出“主流”與“民間”兩個輿論場並存且強交互的特征。主流媒體若想有效引導輿論,就必須摒棄單向的宣傳模式,主動俯身進入由用戶評論、彈幕、轉發構成的民間輿論場,通過精細化的互動策略,實現議程的融合與正能量的擴散。西流河群體救援事件這一案例的成功,在于它從源頭上打破了兩個輿論場的壁壘,其核心敘事策略可以歸結爲:以源自“民間輿論場”的真實記錄爲內核,通過“主流輿論場”的專業加工進行價值提煉與傳播賦能,最終在評論區這一交彙地帶引爆共鳴,實現兩個輿論場的“同頻共振”。 仙桃電視台抖音號在評論區主動搭建互動溝通平台,爲優質評論點贊、回複、置頂。評論區不再僅僅是視頻的附屬品,而是全民參與共建的“第二敘事空間”。市民和網友在評論區抒發的感動、點贊和自豪,是對自己所見、所感的真實情感的延伸和確認。此時,仙桃電視台賬號在評論區的角色也發生了微妙的轉變,敘事角色從引導者變爲參與者:當評論區優秀發言被顯示作者點贊時,官方賬號從輿論的引導者,變爲與有榮焉的本地老鄉,與用戶共同分享這份地域自豪感;敘事功能從倡導者變爲放大器:通過置頂神評論,即使沒有創造新的價值觀,也可以通過敏銳地捕捉民間輿論場中已經形成的、最閃光的價值共識,用自己的平台影響力將其放大,讓個體的感動彙聚成集體的聲浪。 因此,短視頻新闻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关键,并非单方面闭门造车,而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双向奔赴。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具备发现并尊重民间叙事的能力,而民间舆论场蕴含的巨大能量,也通过主流媒体的专业赋能,得以更广泛、更深刻地传播。这为融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如何做好正能量传播,提供了一条极具价值的实践路径。 參考文獻 [1] 姚婷.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短視頻的传播研究[J].文化产业,2022(33):40-42. [2] 祁淑荣,陈劭江,石之珂,等.融媒体环境下短視頻的内容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商论,2023(02):34-36. [3] 袁鑫.高质量融媒体新闻短視頻的制作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2(12):61-64. [4] 宋文丽.地方融媒体短視頻新闻的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01):129-131. [5] 柴剑.基于短視頻赛道的融媒体新闻节目立体化传播研究[J].新闻传播,2022(22):48-49. 來源丨傳媒評論公衆號 作者丨王红波 徐安琪 湖北省仙桃市融媒体中心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