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沒死,只是換了個馬甲"2025年09月 作者:王長田 來源: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公衆號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 "新闻没死,只是换了个马甲"
9月7日下午,複旦大學新聞學院2025級學生開學典禮在邯鄲校區光華樓202吳文政報告廳隆重舉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1988届校友、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先生作为校友代表 ... 內容:
"新聞沒死,只是換了個馬甲"
9月7日下午,複旦大學新聞學院2025級學生開學典禮在邯鄲校區光華樓202吳文政報告廳隆重舉行。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1988屆校友、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先生作爲校友代表發言。 “你們的底氣,不是‘新聞專業’,而是‘新聞思維’。”王長田深情回顧了從複旦新聞畢業後近40年的職業發展曆程。他用這份複旦畢業生的“實驗報告”告訴大家,新聞學子並非只做“新聞”,而是在跨界中不斷構建生存能力與創造能力。 王長田呼應金力校長在學校開學典禮的發言:“校長說‘能考進複旦,就別懷疑自己的智商’,我說‘能從新聞學院畢業,就別懷疑自己的底氣’。” 他總結出“複旦新聞人”的四種底氣: 第一,“跨新聞,進入信息世界”的底氣,我們是人類版的“信息過濾器”,最擅長的就是處理信息; 第二,“跨信息,進入內容創造”的底氣,我們用信息講述故事,努力成爲“通才+創作者”; 第三,“跨內容,進入媒體渠道”的底氣,我們既懂內容、能産出內容,也能搭建傳播舞台; 第四,“跨媒體,進入營銷世界”的底氣,憑借對傳播與人性的理解,我們在營銷上具備天然優勢。 王長田表示,“這個世界變得越快,我們的空間就越大。”複旦新聞學院學生應成爲信息的解讀者、內容的創造者、媒體的運營者、傳播的策劃者,用新聞思維闖出更大的世界。 因爲新聞學院帶給我們的,從來不是一個崗位,而是一套底層系統——一套讓我們持續跨界、持續刷新自我的能力系統。 新聞沒死,只是換了個馬甲“AI會搶新聞人的飯碗嗎?”這是當下新聞學子最常問的問題。在複旦大學新聞學院的開學典禮上,王長田一句話打破了這份焦慮:“新聞沒死,只是換了個馬甲。”他認爲,AI能整理信息,卻寫不出有溫度的故事;能抓取數據,卻懂不了讀者的共情——而這些,正是新聞人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有人說新聞已死,我們這些人沒用,我要說新聞沒死,只不過換了一個馬甲叫信息,而我們最擅長的正是處理信息。判斷它、分析它、串聯它、預測它、表述它、傳播它,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社會的需求。即使在AI時代,我們也是最有價值的群體。” ——“新聞和信息其實只是內容的一種,而內容既包括客觀真實的報道和信息,也包括虛構的故事。電影、戲劇、遊戲、小說,本質上就是在講故事。信息是事實,內容是故事,而故事才是這個時代最硬的通貨。” ——“如果說別的專業是專才,而我們是通才加創作者。我們不是在內容的邊緣行走,我們是在核心地帶蓋樓。” ——“是內容爲王還是渠道爲王?二者爭霸,強者爲王。內容要有渠道,才能觸達人心,從傳統媒體到互聯網,我們不僅會做內容,更會搭建舞台,別人在平台上跳舞,我們在造平台。”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體,我们是信息的解读者、内容的创造者、媒体的运营者、传播的策划者,这个世界变化的越快,我们的空间就越大,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打破边界,打破自己的天花板。” 來源丨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公衆號、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視頻號、南京擇校公衆號 作者丨王長田(複旦大學新聞學院1988屆校友、光線傳媒董事長)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