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件引發大輿情”,怎麽辦?2025年09月 作者:李揚 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小事件引發大輿情”,怎麽辦?
今年以来,“小事件引发大舆情”的特点更加突出,成为政务舆情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对政府部门而言,“大事”有较为成熟的应对方式,“小事”往往特点各异,具有偶然性、灵活 ... 內容:
“小事件引發大輿情”,怎麽辦? 今年以來,“小事件引發大輿情”的特點更加突出,成爲政務輿情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對政府部門而言,“大事”有較爲成熟的應對方式,“小事”往往特點各異,具有偶然性、靈活性、分散性,難以作出統一要求,如何應對處置,更加考驗輿情素養。 “小事件”並非輕視問題,而是指無重大人員傷亡、複雜程度和惡劣程度有限、一般本單位或地區應有處置能力的事件。 “大輿情”一般指網絡曝光量過億(包括但不限于微博話題閱讀量、抖音視頻觀看量等可監測的數據),媒體、自媒體、普通網民討論熱度較高,涉事單位或地區獨立應對出現困難的情況。 “小事件引发大舆情”,主要“外因”是传播环境变化。新媒體快速发展,改变了传播格局。由于技术赋权,“小人物”获得更多发声机会;“小事件”与社会生活的贴近性高,自媒体及网民自发讨论的主动性也较高,典型问题易引发共情,进而推高热度。 “內因”是涉事單位及民生領域存在深層次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宏觀社會心態亦有變化。部分單位仍然存在脫離群衆、麻木不仁、被動應付、形式主義等問題。“小事”往往出現于民生領域,點狀問題長期存在,部分幹部素養不高,存在“嫌麻煩”、輕視“小事”的心態,對事件中的風險因子識別不准確,應對處置失當,加劇輿論場波動。 以政府單位爲應對主體,“小事件”可分爲兩類。 一是基層工作不當,事件存在“官民沖突”元素。如網民發現政務服務方面,存在態度不佳、文件錯誤、“已讀亂回”等問題,進而質疑有關單位“草台班子”“脫離群衆”;基層崗位招聘條件不合理,引發涉就業公平的討論;個別地方管理存在問題,給群衆生活帶來不便,且未及時有效解決,群衆通過“網絡曝光”推動解決問題並發泄情緒。此類事件常出現于縣級及以下地區,雖事發與“小地方”,但類似事件往往並非個例,“小事”與普通網民的生活貼近性強,公衆討論積極性較高,媒體可能異地監督,共同推動“小事件”演變爲“大輿情”。 二是事件本身爲民間沖突或個人問題,但官方舉措引發不滿,輿論矛頭轉向有關部門,演變爲“大輿情”。如師生關系、醫患關系、勞資關系等方面,個案相對多發;近年來,地域對立、性別對立、極端動物保護言論激增成爲新特點,往往具有網絡動員和線下動員能力;部分案件案情複雜,若個別主體企圖“操控輿論”,片面放大與公衆認知不符的傳播要素,可能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 面對當前傳播環境,建議政府部門一是聚焦民生領域典型問題,提高對“小事件”的源頭治理能力,持續提高業務能力和輿情素養。 二是將“輿情應對處置”思維延展爲“社情民意感知”思維,提高對“小事”的風險識別能力,同時避免“輿情潔癖”浪費行政資源。 三是防範輿論失焦,避免點狀問題過度發散延伸,敢于發聲、善于發聲,營造理性討論空間。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李扬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