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咋“破圈”?2025年09月 作者:夏瓊,趙代君 來源:新聞前哨公衆號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新聞發布會咋“破圈”?
爲何要“破圈”
新聞發布會要適應傳播環境變化,擴大傳播範圍和影響力,就必須“破圈”。
新闻发布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必答题,能不能“破圈”代表了政府信息公开、社会 ... 內容:
新聞發布會咋“破圈”?
爲何要“破圈” 新聞發布會要適應傳播環境變化,擴大傳播範圍和影響力,就必須“破圈”。 新聞發布是政府信息公開的必答題,能不能“破圈”代表了政府信息公開、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新聞發布作爲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聞發布工作必須不斷創新,擔當作爲,不斷滿足黨委政府和市民群衆的期待。 新聞發布是權威信息傳播的高效通道,其效能建設要求“破圈”。新聞發布會關注度高,如果單純爲開而開,信息含量和價值達不到要求,損耗各級新聞發布平台的權威性、影響力。 新形勢新任務倒逼新聞發布工作“破圈”。移動互聯、智能互聯時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叠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輿論生態多元多樣,這些既爲我們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發布質量提供了便利,也對我們把握發布時效、謀共識、強主導帶來新的挑戰,這些都倒逼著新聞發布工作要不斷創新,“破圈”前行。 要破哪些“圈” 新聞發布工作要“破圈”,這個“圈”就是新聞發布工作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進提升的方面。 選題生成機制較單一,存在滯後問題。信息的更新速度和“濃度”是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意義所在,這對于日常新聞發布工作的考驗更大。如何做到“快”“新”“准”,如何保證新聞發布會成爲城市重要信息發布的第一平台,是一大課題。 誤將新聞發布等同于工作發布。在發布內容上,部分發布單位把新聞發布等同于工作發布,發布語言生硬,缺乏案例或數據支持。目前地方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較爲傳統,缺乏多媒體輔助工具的應用,無法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信息觸達率。 公衆與媒體的參與度還有待提升。有的發布單位對新聞發布重要作用認識不到位,關鍵時刻仍存在缺位、失語現象;有的發布內容針對性不強、貼近性不夠;有的“做”和“說”仍然“兩張皮”,工作協同性有待增強等等。這些都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 如何“破圈” 新闻发布要“破圈”,必须提升质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在第四届中国新聞發言人论坛上表示,“新闻发布成功与否,必须用社会效果来检验。要深入研究社会关切、舆情动向,找准政策举措的社会关注点、与群众利益相关的连接点,把发布会的新闻含量做足,更好地满足社会期待。要善于站在群众视角、用好群众语言,把文件语言口语化、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刻道理通俗化,让党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注重延伸工作链条,适应移动传播新特点,加强发布后跟踪互动,积极参与跟帖评论,做好信息补充,持续解疑释惑,让权威声音触达更多受众,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这段话,为地方新闻发布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 新聞發布會要有“産品意識”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聞發布會是一種公共産品,發布會提供的公共信息如政策解讀等,通過網絡直播、透明化的信息傳播,滿足公衆知情權、促進社會協作,具有社會效益。因此,這一特殊産品更要注重“産品質量”。 “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新聞發布工作要做好,首先要把發布選題選好。要進一步建立並加強發布選題的策劃、溝通、協調機制,讓發布會主題更切近中心工作,更切近市場主體需求,更切近市民生活。要從全局高度加強議題策劃,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工作導向,真正回應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應加強協調,確保新聞發布會具有信息發布的優先權。 要以發布效果倒逼發布機制完善。建立完善的新聞發布會效果評估機制,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收集公衆和媒體的反饋意見,召開媒體、受衆代表座談會,聽取各方需求,不斷優化和改進發布會的內容和形式,還可探索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促進發布會工作不斷優化。 新聞發布會要有傳播意識 發布是傳播的開始,沒有傳播等于沒有發布。一次成功的新聞發布,是選題有時效性、有吸引力,內容有看點,傳播有亮點,相關報道有關注度,能夠形成較高的閱讀量和互動量。這要求我們把傳播能力建設放在新聞發布的全過程。 除了在選題上下足功夫,還可引入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提升新聞發布會的視覺效果和信息傳達效率。 在现有新闻媒体传播基础上,要继续拓展传播渠道,加强新闻发布会在社交平台如微博、抖音、小红书、头条号等新媒體渠道上的传播,创新传播思路,扩大新闻发布会传播力、影响力。 此外,在新聞發布會前後,組織者應提供更多背景材料和深度信息,幫助媒體更好地解讀和報道新聞發布會的內容,更准確把握主題,擴大傳播面。 例如,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初步形成全媒体、全时段的“发布套餐”,包括:发布会会前预热传播,根据每期主题,制作海报,添加直播二维码,便于社交媒体分发,吸引公众预约关注;发布会会中直播,通过多平台同步传播,提升发布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发布会后快速传播,寻找民生关注度高的发布会题材,剪辑发布会金句短視頻,第一落点快速传播;发布会会后深度传播,综合发布会核心内容,微信公众号制发推文、报纸和新媒體平台刊发报道,内容包括文字、现场图片、长图等丰富新闻语言,进行立体传播。 新聞發布要有“用戶意識”,樹立“以受衆爲中心”的傳播理念 新聞發布的職責要求新聞發布單位和發布人不能當“I人”,要當“E人”。要改變被動發布心態,主動作爲,提升媒體素養,習慣接受受衆的審視和打量,將參與新聞發布工作視爲溝通交流、增進理解的機會而非任務。在實際工作中,越是重視新聞發布工作、對新聞發布理解越深刻,其發布效果越好。 發布會要“破圈”,發揮更大作用,要接地氣、聚民心,發布姿態、發布語言顯得尤爲重要。言爲心聲。發布語言是轉作風、改文風的體現。 如果發布稿生硬冗長、專業術語過多,發言人埋頭念稿,受衆觀感也味如嚼蠟。反之,如果發布稿注重口語化表達,內容硬核、幹貨滿滿,發布人對發布素材和相關工作成竹在胸,往往能得到受衆的點贊,傳播效果良好。 發布會“上新”了 以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爲例:鄉村振興主題發布會,各城區發布單位准備充分,發布人語言生動形象,現場金句頻出,網友評價“看了發布會想下單”;小長假文旅主題發布會,發布人幾乎全程脫稿,發布語言生動優美,內容豐富多彩,讓受衆印象深刻;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相關發布會,發布人對中小企業現狀如數家珍,數據、案例信手拈來,這些場次發布都獲得很好的傳播效果。 發布態度專業、真誠,發布信息准確、翔實,發布語言生動、簡練,應成爲新聞發布“金標准”,它們能夠讓受衆産生共情與共鳴,實現發布效果最大化。 新聞發布會要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新聞發布會工作優化和提升的關鍵。要“破圈”,必須不斷創新工作範式,擴大視域,結合公共治理新要求不斷創新。 新聞發布可探索“走出去”“請進來”,開展“微發布”,就群衆關心的單項問題,走出發布廳,直接詢問地方委辦局,形成大小發布産品齊全,靈動、快速的發布機制。爲增加公衆對新聞發布工作的了解,拉近距離,可將發布會作爲品牌來“運營”,通過舉辦發布會開放日等活動,讓市民、學生們走進城市發布主場,近距離了解發布會。 例如,廣東省政府推動新聞發布從發布廳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到群衆生活一線,讓發布“沾泥土”“帶露珠”,拓展新聞發布主體,將“麥克風”遞到更多基層生産者手中。近三年,他們先後邀請100多名奮戰在基層一線的村幹部、民宿老板、文化能人、新農人等創業者、建設者參與發布、回答提問。 結語 新聞發布會工作關注度高,責任重大。地方新聞發布工作應該同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相適應,不斷強化用戶意識、貼近群衆需求、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要勇于創新,不斷“破圈”,全方位提升能力,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共進。 (作者單位:長江日報社〔長報傳媒集團〕) ——本文摘自《新聞前哨》2025年8月(下),原標題《全媒體背景下地方新聞發布會如何“破圈”》。引用請參考原文。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