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文章怎麽寫的範文2020年08月 作者:姚贛南 來源:華文融媒雲 責任編輯:前進者
簡介:
一位学员向我询问:“怎样写网评文章?” 我推荐给他一本怎样写评论的书,并对他说,写网评有许多好处,不但会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使以后写消息和通讯轻松不少。他答应一定要好好练,啃下这块“硬骨 ... 內容:
一位学员向我询问关于:“网评文章怎样写?” 我推荐给他一本怎样写评论的书,并对他说,写网评有许多好处,不但会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使以后写消息和通讯轻松不少。他答应一定要好好练,啃下这块“硬骨头”。 什麽是網評?網評就是針對某一件事情、一段言論、甚至一個視頻、一張照片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與跟帖不同的是,跟帖的字數不會很長,十幾字或幾十字,只是表明一下觀點,或點贊幾句,或吐槽數言。而網評文章則要更深入地發表觀點,判斷價值,理性分析,表明立場,做到證據充分,論斷准確,言之有理,一般要寫上幾百字。 網評可以有多種寫法,但總的寫作脈絡是先用事實展開話題,然後分析産生問題的原因、影響,提出自己的看法。論據可以用事實、數字、權威意見、曆史等,最後得出結論與對策。 總之,寫網評的基本要求是:擺事實,講道理,下結論。在寫作中有以下6點須加注意: (1)開門見山,亮出觀點。先用少量字數提煉新聞內容,然後,緊接著地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 (2)集中目標,說深說透。對觀點的論證要火力集中,充分運用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不要東扯西扯,不要過多修飾,更不能煽情,而要有理有據圍繞主題展開。 (3)選好角度,獨特有效。文章的切入點要選准,不要面面俱到,四面出擊。把最動心、最感人、最難忘、最贊成、最反感的內容作爲突破口,單刀直刀,尖銳有力。 (4)語言精練,切忌晦澀。網評一般500至1000字,力求做到“言近而旨遠,詞約而意深”。寫作中少用繞口句子,少用描寫、抒情手法,少談抽象概念,提倡直言。直言的語言美表現在它的鮮明性、收斂性、清楚性和有效性上。 (5)標題生動,引人注目。標題要把整篇文章的亮點亮相,吸引讀者眼球。可以用問號式、省略號式、反常式、懸念式等方式做標題,以實用、獨特、有價值爲標准,讓讀者急切關注。 (6)注重時效,發聲及時。選取新鮮、及時、最具時效性的新聞事實迅速做出分析和評價。 最近,有一條新聞在網上熱傳: 7月12日,有網友爆料在北京房山紅井路公路旁,一大人把孩子挂在峭壁上,雙手拉著孩子拍照,引發網友熱議。視頻顯示,孩子懸空峭壁的外面,搖搖欲墜十分危險。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房山區宣傳部了解到,當地已對此采取相關措施。(來源:封面新聞)針對這一事件,網民議論很多。在此,我選一篇7月12日發布的600多字的網評,通過邊讀邊評的形式,來了解一下網評的寫法。 北京房山:父母把孩子挂峭壁上拍照,孩子火了,父母如願了嗎? (評:這是這篇網評的標題,配了一張照片,點出了一樁很危險的事,用反問的方式向孩子父母發出诘問,讀者會馬上聯想到“孩子怎麽樣了?”立即引起關注。) 7月12日,一段據稱是拍攝于北京房山某公路旁邊的視頻火了。(評:文章一開始用一句話說出一件事,有時間、地點、事件。) 視頻中,一個小孩子被男子抓住雙手挂在一個垂直的峭壁上,男子的手似乎還在故意抖動,旁邊有人拍照,視頻中有人發出笑聲。就是這樣一段令人非常揪心的視頻,在網上迅速引起了關注。(評:簡略而具體敘述視頻內容,對客觀事物進行了真實的描述和概括,有人物,有動作,有聲音以及這段視頻引起的反應。“令人非常揪心”這6個字說出了作者的看法。) 據視頻發布者稱把孩子挂在峭壁上並在旁邊拍照的是孩子的父母。視頻發布後,很多網友都對視頻中的孩子父母表示了強烈的質疑。有網友問:“孩子是撿來的嗎?懷疑不是親生的。”有網友留言說:“建議把孩子父母也挂在峭壁上試試。”也有網友留言說:“這樣的父母腦子是不是有問題?建議爲人父母也要持上崗證。”(評:在上百條的跟帖評論中,網評作者選取了3條作爲論據,進一步來說明孩子父母這樣做是非常不妥的,是必須“強烈質疑”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君子不涉險地”。意思是說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會主動把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趨吉避凶、逃避危險是人的本能反應,視頻中的孩子雖然只有幾歲,但他又怎麽能不知道害怕?面對身後的深淵孩子心情驚懼到什麽程度?會給孩子造成什麽樣的心理陰影?這些問題都難以估量。(評:用中國古話作爲論據,來論證人們不應“把自己陷入危險境地”的觀點。對孩子的心理狀況予以關注。) 視頻中的孩子父母在衆目睽睽之下,做出這樣危險的舉動,大概率是爲了自己覺得“好玩”,爲了博人眼球。現在,也許這對年輕的父母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他們的孩子火了,他們把孩子挂在峭壁上拍照的事情也火了,但是,他們得到了什麽呢?得到的不過是廣大網友的質疑和譴責而已。(評:通過分析孩子父母的動機,批評他們拍小視頻“好玩”“博人眼球”的錯誤行爲。重申這樣做是大錯特錯,應受到譴責。) 根據目前情況來推測,孩子被挂在峭壁上拍照僥幸沒出意外。但是,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人有失手,馬有失蹄”,這樣危險的“遊戲”如果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作爲理智的父母一定不會拿孩子的生命和危險遊戲賭概率,“防患于未然”,遠離危險才是正確的選擇。(評:用兩句俗話說出在旅遊中拍照、拍視頻必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作者大聲疾呼:“作爲理智的父母一定不會拿孩子的生命和危險遊戲賭概率”,希望天下所有父母和孩子都能“防患于未然”,遠離危險。) 這篇網評的寫作特點:一是直面問題、直指弊端、立場鮮明,敢于表明自己的觀點,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二是論證說理的過程嚴密,擺明道理。就事論理,就實論虛,說理清楚,邏輯清晰,尤其是關于正確認識“遊戲”與“意外”的關系、“好玩”與“危險”的界限等論述,令人信服;三是文字生動靈活、樸實自然,引用古話、俗語、網民跟帖,言之有物,短而有意義。四是選題新鮮,非常及時。 經常寫網評文章對基層通訊員來說是一件有益的事,可以通過寫作理清思路,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水平,增強處理複雜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因此,在條件具備之時,不妨經常練練網評。 基層黨建網評文章的大作用基層黨建工作是大而實的課題,他關系到基層黨建工作的發展。而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各類網評文章紛紛上陣,黨建網評工作作爲引導公衆的輿論工具,其作用日益增強。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對發展黨建工作中存在困難的一個提意見的渠道,是上級針對黨建工作發展方向的一個風向標。 基層黨建網評往往涉及黨和政府作爲和蔔作爲的言論,作爲網評員及時發現,在第一時間發現並發表言論。我們也應該看到,網評不同于散文,不同于一般公文,需要把握時間性,抓住重點,成爲網絡輿論關注的焦點。 要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應借助黨建網評文章的力量,利用網評文章宣傳的廣泛性。因爲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小到三四歲的孩童,都在使用智能手機觀看見聞,互聯網幾乎覆蓋全國各地。網評文章積極宣傳的黨的先進性思想和政策,可以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讓全體黨員和群衆共同參與到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中來,使基層黨建工作更上一層樓。 利用網評文章宣傳的及時性。優秀的網評文章就和新聞一樣,具有及時報到性,我們的網絡宣傳員應及時的把握當前形勢動態,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更多寶貴意見,讓更多的人了解關于黨建方面的最新消息,參與到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中來。 在全面治黨提升到戰略層面的今天,黨建工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黨建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廣大的黨員群衆廣泛參與,這就需要做廣泛的宣傳,而黨建網評文章是宣傳黨建工作的重要媒體。 我們都知道網絡的輿論熱度,很容易使某些個別案例被擴大化,造成各種不符實的猜疑,而且難以管理和引導,在某種程度上會上升到攻擊黨和政府的體制上來。而網評文章在此時發揮正當和適當的輿論監督,對引導群衆使百利無一害的。黨建網評文章正是這樣的一個平台。 如何寫好網評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各类新媒體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通过手机等新媒體获取资讯。网评成为继报纸、电台新闻评论之后的又一媒介评论方式。 想要成爲一名優秀的系統內網評員,除了自身優秀的文筆外,更需要端正態度,通過認真紮實的網評寫作,爲引導輿論、傳遞正能量做出積極貢獻。 具體來說,筆者認爲一篇優秀的網評,有以下特點: 一是標題上要犀利。第一要新穎,第二要簡潔。好的標題不但反映了與文章所評論時事關聯,更亮明了作者的觀點,能在第一時間抓住編輯和讀者的眼球。網評的標題取好了,就意味著成功了多半,接下去就是圍繞著標題深入闡述自己的觀點。 二是形式上要精悍。在當代社會,人們習慣于碎片化閱讀,一篇網評想要把自己表達的觀點傳遞給讀者,必須用精簡的內容將事情、觀點、評論講解清楚,在有限的字數內把更多筆墨用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上。其次,語言要平實,可以適當運用網絡俚語,這樣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第三,要注重網評的時效性,在新聞熱度還沒有降低前,迅速抛出自己的文章,方能及時抓住讀者眼球。 三是觀點上要正確。一篇好的網評必須明確自己的觀點,除此之外,可以多關注民生,多關注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規等,積極向上,正面引導網絡輿論。 我不是藥神網評文章怎麽寫 电影《我不是要神》就是今年最具话题性的爆款电影,释放了市场对现实主义影片的需求阀门。 拍电影是造梦的过程,是表达自我的过程,也常常是一个追求平衡的过程。影片作为文牧野导演的长篇处女作,努力做到触摸时代体温,抓住观众笑点的同时;兼具了本我与超我,正派与反派,现实主义与喜剧叙事三者的平衡。 本我與超我的平衡。影片采用經典樸素的線性敘事:將陳勇的三次印度行作爲貫穿全片的主線,伴隨的暗線則是其本我超我相互鬥爭的過程。第一次印度之行,是無奈之選,而獲得成功後巨大的財富刺激下,陳勇迷失了自我,最終在藥販子的威脅下,半推半就將病友置身于水深火熱。第二次印度之行是爲了朋友的生命,當他發現一切都晚了的時候,樓道裏一張張戴著口罩沈默的臉,使陳勇愧疚。此時,自私的本我開始退縮,超我開始萌芽。第三次則是爲了道義,爲了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即使賠錢折本也在所不辭。此時陳勇內心自私懦弱的本我與無私神性的超我達到了一種完美的平衡,陳勇從奸商到要生的轉折就此完成。 正派與反派的平衡。導演文牧野認爲:“社會英雄題材電影最難處理的是反派,而在中國,正反的界限尤爲模糊難辦。”影片中則體現爲小人物英雄化與法律間的矛盾。當影片中藥神與政策産生矛盾時,資本藥企成爲對立面似乎是最合理最安全的選擇,至此正反的天平暫時達到了平衡。 现实主义与喜剧叙事的平衡。 面对这个沉甸甸的故事,导演最终选择用商业类型片进行包装和呈现。全篇工整的叙事线中,精心安插着笑点、泪点、痛点,除此之外,亦有个别段落凸显导演的个人表达。例如喷洒药水的印度街头,雾气缭绕的神像缓缓经过。这一段,并不承担叙事功能,却让人深深感受死亡的气息,影片关于“生命无奈”的主题也自然流露。 對于三種關系的平衡處理,有人認爲機智,也有人用狡猾形容;我更願意用平衡這個詞彙,平衡是一種技術,更是藝術,深谙此道的導演才能走得長遠。 新聞宣傳報道怎樣寫 一、什麽是新聞 新聞,是指通過報紙、電台、電視台、互聯網、媒體等途徑所傳播的信息的一種稱謂。1943年陸定一提出:“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範長江也對新聞下了一個定義:“新聞就是廣大群衆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 新聞最大的特點是用事實說話。我的理解,新聞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無我有,新聞要有獨特性、新穎性;人有我優,如果不具有獨特性,也不是新穎的東西,但是我的角度新,觀點新,也能成爲新聞。 新聞的題材:消息、通訊、特寫、評論等等。 新聞六要素(即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即五個“W”和一個“H”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時)、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 新聞的結構,以消息爲例,一則消息在結構上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五個部分。前面三個是主要部分,後面是輔助部分。標題一般包括引標題、正標題和副標題;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簡明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何謂導語,我的理解是,把最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東西、最能抓住讀者眼球的東西,用最簡潔的方式表現出來,字數一般不超過200字,簡明扼要。新聞是倒金字塔結構,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一下子就抓住了觀衆的好奇心,吊足了胃口。主體是新聞的軀幹,它用充足的事實來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也可以暗含在主體中。 倒金字塔結構 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也是最为常见和最为短小的新聞寫作叙事结构。内容上表现为在一篇新闻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又往往是将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端;而在新闻主体部分,各段内容也是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犹如倒置的金字塔,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轻。 順便講一下,新聞的價值,創新性、影響性、黨性、關注性。黨性尤爲重要。一定要站在黨和政府的立場,弘揚主旋律,弘揚正能量。作爲向黨報投稿的新聞工作者,追求真善美”是基本的原則。“真”內容真實,態度真誠;“善”出于善意,內心善良;“美”體現美感,弘揚美德。做到求真、向善、盡美。 二、新聞怎麽寫 1、要有讀者意識。讀者想看什麽,關注什麽,我們就多花精力寫什麽。作爲黨報,他的讀者可能機關事業部門要多些,可以寫政府的決策、大事要事,比如工業突破、高效農業、民計民生、綠色生態、全民創業等;而行業性報紙,比如《農民日報》,就要偏重于農業方面的稿子,多寫故事,語言要樸實,因爲面對的讀者大部分是農民。 2、要有編輯意識。站在編輯的角度,什麽樣的稿子更容易采用?我想,要想打動編輯,先得打動自己。現在人人都有微信,但往往關注大相徑庭,有的粉絲過萬,有的寥寥無幾。別人爲什麽關注你,借用微博、微信裏的一句時髦的話“給我一個關注你的理由”,就是說人家關注你,是因爲你有價值、有特色,與衆不同。稿件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我們多學、多看、多寫、多思考,不斷探索新聞規律,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自己的特色,才更容易采用。 3、要学会采访。采访时新聞寫作的第一步。多到基层一线去采访,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采访不仅仅是“我问你说”、“你讲我记”,还要眼到、心到。莫言在散文《母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读来很受启发。 “生活留給我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彌漫著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沈悶而潮濕,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 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顔色、有氣味的畫面,是我人生記憶的起點,也是我文學道路的起點。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體來把握生活,來感受事物。儲存在我腦海裏的記憶,都是這樣的有聲音、有顔色、有氣味、有形狀的立體記憶,活生生的綜合性形象。這種感受生活和記憶事物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小說的面貌和特質。” 這啓發我們,采訪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埋頭記,還要用眼、用心、用腦。 4、要学会讲故事。“文似看山不喜平”,新聞寫作也是一样:老是一个味,就会觉得没味;老是用一种写作模式,就可能渐渐失去读者。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在于准确、清晰、生动。干巴巴的文章,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故事往往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這裏介紹下著名的“華爾街日報體”。 “華爾街日報體” 在結構上一般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開頭,即與新聞主題有關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過渡,即從人物與新聞主題的交叉點切入,將真正的新聞內容推到讀者眼前;第三部分,展開,即集中而有層次地闡述新聞主題;第四部分,回歸人物,即重新將人物引入新聞,交代此人與新聞主題的深層關系。 也可總結爲描寫、解釋、評價。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個具體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場景、小細節)開頭,然後再自然過渡,進入新聞主體部分,接下來將所要傳遞的新聞大主題、大背景和盤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題,結尾再呼應開頭,回歸到開頭的人物身上,進行主題升華,意味深長。這種寫法從小處落筆、向大處擴展,感性、生動,借鑒了文學寫作中的故事描繪手法,能把枯燥、幹癟、索然無味的硬新聞變得生動活潑、通俗有趣,通過氣氛的渲染,將人帶入新聞,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這些人物或現場的描寫實際上就像電視新聞的新聞畫面一樣可視。也符合讀者認識事物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頗受讀者青睐。 5、要學會說話。寫作就是說話,不僅要自己說,還要讓稿子中的人物說話。有的人寫稿子,一看就知道是坐在辦公室裏自己想出來的,人物說話、動作一看就是假的,與人物根本不相符。我們處在基層,基層一線的平凡人往往成爲我們稿件中的主角,不妨把他們自己的語言,原汁原味地反映到稿件中,這樣,寫出來的稿件才更接地氣。 6、要多接地氣。寫新聞一定要到現場去、坐在辦公室是出不了新聞的,至少出不了好新聞。“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一篇好的稿件,一定要深入基層,挖掘新聞素材,選好新聞角度,才能寫出現場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真實、才能有生命力。現場新聞要比消息更具有感染力,“能寫成現場的就不要寫成消息”。 7、要學會出彩。如何出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寫人物,要用人物自己的語言,有矛盾、有沖突;寫作上巧妙設置懸念、倒敘手法。具體寫法則見仁見智,題材不一樣也就五花八門。但從形式上來講,一般要求長短句結合、詳略得當、主次分明,起承轉合要自然。 8、要學會打磨。稿子寫好之後並不是完成了,還要仔細推敲。俗話說,好事多磨,我說,好稿子更要多磨。可以自己改,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是否正確,標題是不是還能更吸引人,導語是否夠簡潔明了,措辭還能再精煉些?也可以請同事改。總之,一定要確保稿件沒有瑕疵,再發給編輯,不然,會引起編輯的反感。 9、要審核把關。作爲展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特色、亮點的對外宣傳稿件,一定要嚴謹,經領導審核把關後,再投稿。看看是否與縣委縣政府決策相符,是否會帶來負面影響,領導人講話是否有出處? 三、新聞稿件怎麽投 1、要有版面意識。針對版面上設置的欄目來投稿,比如農民日報每周有六期,每期的版面都不一樣。我們比較容易上稿的版面主要有人民日報的生態周刊和新農村周刊,農民日報的合作社、財富夢想、大學生村官、基層黨建、文化周刊等。 2、要研究報紙。重點是三級黨報,掌握不同媒體的話語體系。可以一稿多投,但不能一個稿子投給多家不同的媒體。什麽意思,有的人稿子寫好了,群發給多家媒體,連標點符號都一字不差。試問,人民日報用稿跟宿遷日報能一樣嗎?所以,一稿多投,是要根據不同媒體的用稿情況,修改之後,有針對性地去投,而不是簡單地群發。 3、要加強溝通。稿件投過去以後,不是“一投了之”,還要加強稿件的“跟蹤”。主動給編輯打個電話,確認稿件是否收到,請他關心指導,這也無形間加深了與編輯的感情。稿件見報後,也可以打個電話給編輯道個謝,這也是做人的禮節禮貌禮貌問題。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