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到底,挖出好稿!2024年06月 作者:董振霞 來源:采訪編輯圈 責任編輯:前進者
簡介:
《科技副县长求解“无味牛舍”》这篇新闻发表在2024年3月16日《淄博日报》第三版“深读淄博”。从发现新闻事件到作品发表,历时一年,4个乡镇、5家企业、进行了9次现场采访、10多次电话采访、涉及30多人 ... 內容:
《科技副縣長求解“無味牛舍”》這篇新聞發表在2024年3月16日《淄博日報》第三版“深讀淄博”。從發現新聞事件到作品發表,曆時一年,4個鄉鎮、5家企業、進行了9次現場采訪、10多次電話采訪、涉及30多人,也是我職業生涯中准備和采訪時間較長的一篇新聞作品。 發現有價值的新聞故事 新聞線索來自一次偶然。在2023年報社組織的新春走基層活動中,我跟隨社領導到高青縣黑裏寨鎮采訪,當走進山東澳航和牛牧業有限公司的黑牛養殖場時,撲面而來的竟是一股牧草香。我感到特別奇怪,就多問了一句:“你們這裏牛糞爲什麽沒有臭味?”對方回答說:“這多虧了王縣長,他用新技術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 新技術讓牛舍無味,困擾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黑牛産業多年的“環保”難題得到解決,我覺得這是一條具有很高新聞價值的“大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准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産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作爲國家地理標志産品,高青頻頻打出黑牛牌,高青黑牛更是成了高青的宣傳大使。但2021年,高青黑牛遇到了發展中最大的難題:環保問題突出,讓高青黑牛走到了産業轉型的十字路口。 發現有新聞價值、充滿正能量的新聞故事素材,是講好淄博故事的前提。“無味牛舍”是高青黑牛産業重新走上振興之路的重要舉措。如何讓牛舍真正無味?讓我有了一挖到底的想法。于是,我把幫助高青畜禽養殖業順利過坎的科技副縣長——齊魯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王騰飛的名字記在心中,准備深入采訪。 先後9次到現場采訪 位于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黑裏寨鎮的淄博禾富農業有限公司,是高青縣一家知名高科技農業發展公司,農業種植、生物有機肥料研發、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産業項目頗受業界矚目。巧合的是,這家公司也遇到了環保不達標的難題,找到王騰飛求助。 2023年5月份,第一次去采訪時,企業負責人帶我深入了解了王騰飛幫助他們克服環保難題上的新項目。在這裏,我第一次將高大上的科技攻關和牛糞聯系在了一起。別看牛糞事小,但關系企業的發展和生存問題,也對當地牛産業和農業産業有著較大影響。這次采訪讓我積累了一些資料。我用一天時間,又對附近幾個村莊進行了采訪,在農田裏,我跟農民聊天,在大棚裏,我聽果農講故事。 淄博禾富農業有限公司産品應用鏈上的每一個細節我都進行了深入調查采訪。這些看似跟“無味牛舍”關聯不大的采訪,讓我對王騰飛的技術攻關有了更深的理解。 農民用了禾富農業的産品都說好,改良土地、産品質量好、價格也高,這些都跟牛糞有關。更重要的是,在這裏采訪時,我聽說,這家企業正在上一個新項目,王騰飛每隔幾天,就會到公司跑一趟。 王教授工作很忙,全國各地到處跑。我和王教授幾次相約,都沒有找到采訪的機會。隨後的大半年時間裏,我又幾次到高青采訪,除了完成既定的采訪任務外,還有意識地爲采訪王教授作資料上的准備。每次在農田裏、在牛舍裏、在養殖企業,我都會有意識地引導對方談談“牛舍無味改造”的話題。數次采訪後,積累的材料滿滿的一大本。 2024年2月底,我第二次到淄博禾富農業有限公司采訪,沒想到,在這裏偶然遇到了王教授。在田間,我跟王教授進行了首次交流,采訪的時間不長,但聊的問題很廣。這次短時間的采訪,讓我對王教授有了更深的了解,隨後,我重新調整了采訪提綱和采訪思路。我跟王教授相約,找一天時間,跟他到他指導的幾個項目去走一走,實地調查采訪一下,以確保得到第一手采訪資料。 一周後,按照約定時間,我早上8:30就趕到了高青縣人民政府王教授的辦公室。教授有些緊張,我對他說,“您就當我不存在吧!該忙什麽就忙什麽,我就當作您的學生和助手,跟您工作一天。” 這天,從8:30到下午三四點,我跟王教授先後走訪了三家養殖場、兩個實驗室和一家企業研發中心。 教授的電話不斷,有的求助視頻甚至跨越山海,從黑龍江和新疆打來。養殖戶遇到的問題五花八門,大問題小毛病不斷。一天內,向王教授請教的電話也不斷,“發酵床太熱了,牛蹄子燒傷了”“兔子老掉毛,肉色也不好”等等,王教授總是熱心解答,給出解決方案。我的采訪本和手機上也增添了更多鮮活生動的素材。 在走訪過程中,我采訪到了焦急的農民、開心的企業家、細心求教的研發技術人員,走過田埂、大棚泥地,當然也有“無味牛舍”。一天下來,鞋子上沾滿了泥土,但我認真記錄,采訪內容很充實。回來後,我經過整理,寫成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初稿。那天下午,我讀了幾遍,總感覺稿子還有部分欠缺。于是,放下手頭工作,我決定不跟縣裏打招呼,不找宣傳部陪同,自己再找幾個養殖場實地看看,我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充實采訪內容,二是看看難題是不是真的解決了。 那個周末,我第9次自己開車趕赴高青縣,又一次走進了黑裏寨鎮一個養殖戶家裏。在這裏,我再次采訪到了兩個王教授爲農戶解決問題的小故事。更讓我激動的是,距我第一次走進牛舍一年後的那天上午,我走進牛舍,打開門,撲面而來的仍然是一片牧草香。那一刻,我心裏喜悅無比,這次曆時一年的采訪,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次曆時一年的采訪,讓我第一次以多次現場采訪和電話采訪,交互進行的形式,對這次百姓們交口稱贊的科技副縣長王騰飛教授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立體采訪。有面對面、有電話交流,也有隔空互見,僅如何幫助養殖戶解決環保難題這一個問題,我就一趟又一趟,連續去了9次高青。每一次采訪都有收獲,而我也被這次采訪深深地感動,手頭的資料積累了一大堆,值得寫的東西太多了。 集思廣益成就精品 細致的采訪、充分的准備,讓《科技副縣長求解“無味牛舍”》一氣呵成。 每一篇精品都是集思廣義的結果。在采寫的過程中,這篇稿件成稿後社領導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第一次閱評這篇稿件後,社長李慧發微信一連提出了“養牛的成本、當時是如何處理的”等6個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我按照社長的建議,又一次電話補充采訪了高青縣農業發展中心、高青縣農業農村局等多個部門,使得稿件內容更全、高度更高。 在采寫的過程中,僅標題我就用了3天時間修改了4次。第一次,我在牛舍和牧草香上做文章,稿件出來,有同事說標題有點平,沒有體現出故事性,我又進行了3次修改。一遍遍重讀稿件,十余次翻閱采訪本。最終,擬定了《科技副縣長求解“無味牛舍”》這個標題。 好新聞是細細打磨出來的。在寫作過程中,我舍棄了很多內容,將近十萬字的采訪筆記,我僅采用了不到三分之一,大量素材爲這篇好新聞作了鋪墊卻沒有寫到稿子裏。在稿件修改過程中,我逐字逐句打磨文字,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我都進行了細細推敲,而社領導也多次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也讓這篇稿件的文字更加精煉、可讀性更強。 稿件寫完定稿後,我又數次與王騰飛交流溝通,對稿件的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進行核實,我還請我采訪過的養殖戶提意見建議,重新找到黑裏寨鎮和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核實了一些事件的數字和時間,力圖讓這篇新聞稿件真實、生動,經得起推敲和時間的檢驗。因爲農民一句話,我刪了一個小故事,因爲兩個部門提供的數字不一致,我放棄了一段文字,這篇新聞稿件刊發後,引發了廣泛關注。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