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有靈魂、有滋味的新聞作品?2024年06月 作者:张建华 来源:老記說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簡介:
推出新聞佳作是記者的不懈追求,然而,佳作誕生的機會並非時時存在,但創優意識要時時懷揣在心。
相对于指定宣传任务和规定新闻采访,在网络上寻找线索或素材大多是记者的自选动作,主动性强、发散 ... 內容:
推出新聞佳作是記者的不懈追求,然而,佳作誕生的機會並非時時存在,但創優意識要時時懷揣在心。 相對于指定宣傳任務和規定新聞采訪,在網絡上尋找線索或素材大多是記者的自選動作,主動性強、發散性強、選擇性強,寫出高質量作品的願望也更強,做出精品的概率較大。 一旦高品質的線索擺在面前,不能錯失良機,要堅持高標准嚴要求,選擇合適的體裁和篇幅,煉好詞造好句,遵循信息傳播規律,做出生動、形象、准確的好標題,文中的小標題也要仔細琢磨。 在新媒體报道的创作中,要贴地气、引共鸣,一文一图不可“草率行事”,要有匠心精神、精品意识,反复琢磨推敲,精益求精,让素材得以充分整合和有效拓展,让报道主题得以升华。 2020年9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采訪活動中,井岡山報記者徐瑞春走進井岡山市神山村。由于山高路險,神山村長期爲窮所困,鮮爲人知。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迎風踏雪來到這裏,看望慰問貧困群衆。自此,神山村廣受關注,關于這個村莊的新聞報道達數百篇,呈現方式不一、體裁多樣,多篇作品獲中國新聞獎或江西新聞獎。 如何讓早已被深挖無數次的素材再次煥發光彩?徐瑞春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一路訪,卻沒有多少新收獲。某天,刷手機視頻時,一位神山村村民在視頻中所講的“精氣神”一詞觸動了他,聯想起村民精神面貌發生的巨大轉變。徐瑞春決定另辟蹊徑,采訪一位此前從未被采訪過的普通村民,以其脫貧致富奔小康之後精氣神的變化,展現神山村乃至整個井岡山的脫貧成果。 後來,《從貧困戶到“小老板”——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羅林輝奏響小康“奮進曲”》一稿很快在井岡山報頭版刊發,多家網絡媒體紛紛轉載,“學習強國”學習平台也在首頁“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薦讀,閱讀量達1178萬+,點贊數達32萬+。 有靈魂、有滋味的新聞作品要見微知著、切中要害,引導用戶作出獨立思考與判斷。當前,信息傳播手段豐富、方便快捷,但內容爲王的旗幟依然不倒。好內容離不開精品意識,唯有新聞精品才能與時代同頻共振,與受衆共情共鳴。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