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當“參謀部”成了“先遣隊”2021年10月 作者:熊建 来源:《老記說事》公号 责任编辑:xwywck
簡介:當“參謀部”成了“先遣隊”
——新聞采寫体会之八
熊 建
2013年4月19日,四川雅安蘆山地震前一天,我和總編室的同事們來到成都,和四川日報舉辦業務交流活動。
第二天一早,我们正在吃早饭,没有 ... 內容:
當“參謀部”成了“先遣隊” ——新聞采寫体会之八 熊 建 2013年4月19日,四川雅安蘆山地震前一天,我和總編室的同事們來到成都,和四川日報舉辦業務交流活動。 第二天一早,我們正在吃早飯,沒有任何征兆,突然就像火車從身邊開過一樣,自己和地板一起晃動起來,院子裏的一口水缸的水都給蕩了出來。 我和一位同事嚇得不知所措,啥避震知識都忘了,一起跑到門口抓著門框不敢動,後來想想,這是避震的大忌,其實鑽桌子底下就好了。 上午預定的參觀還繼續,但是大家都心不在焉,盯著手機看最新消息。當確認是7級地震之後,我們馬上向帶隊領導請示,去災區采訪。這次來的同志都是編輯、校對人員,但卻是距離災區最近的報社人員。從北京過來記者,怎麽也沒我們過去快。 于是“參謀部”成了“先遣隊”。我成爲第一批獲准去蘆山采訪的人員之一。 當時去蘆山的交通斷絕了,只有軍隊的直升機能開進去。幾經聯系,我和一批醫療人員搭乘一架直升機前往蘆山。 事發突然,采訪條件十分簡陋: 身上只有一部80%電量的手機,充電器還在軍營沒拿,後來人民網跟我聯系做連線我都不敢; 現金不多,只有60多塊,那會兒也沒有手機支付; 蘆山縣城裏什麽情況茫然無知,選題沒有,聯系人沒有,接待方沒有; 怎麽回來也不知道,直升機一落地就啥也不管了,醫療隊有人接走了,我就自己在縣城裏轉。 以前都是謀定而後動,先有策劃,後有采訪,是編指揮采,這次是采指揮編——起碼在地震報道初期是這樣。 我在縣城裏走了一天,沒吃沒喝,不過采訪到了大量素材,到了傍晚我構思了兩個角度,但是沒有電腦怎麽寫稿傳稿?手機要保存電量。我四處打聽,聽說旁邊某機關辦公樓裏有電腦,但因爲地震已經成了危樓,上去出了事不負責。 我到樓下一看,幾道大裂縫在樓體上蜿蜒,不過不像馬上要倒的樣子,根據我在縣城一天的見聞——沒有震塌的高樓,于是進樓,在二樓找到一間屋子,裏面的電腦開著,一看,能上網,我就坐下寫稿。 期間,余震來了,樓開始晃,我心裏那個後悔啊,命比發稿重要啊!可來不及跑了,我就僵在那裏坐等命運的安排。後來余震停了,我趕緊把稿子發回後方,跑出大樓。 第二天,我發回去的兩篇稿子,只見報了一篇,心裏還有些不爽。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熊 建 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人民日報社主任記者。2006年參加工作,先做了8年的財經記者、編輯,又做了5年民生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前夕開始從事衛生健康領域報道。迄今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人民日報又編又采15年。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