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報記者怎樣抓新聞?2020年06月 作者:秦承民 来源:中国新聞培訓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簡介:
我們的職業名稱叫新聞記者,這就規定了記者要以捕捉新聞爲第一要務。采寫消息是記者的基本功,不論是大報記者,還是企業報記者,其能量大小、水平高低,首先要看他能否筆觸獨到地寫出引人入勝的消息。
... 內容:
我們的職業名稱叫新聞記者,這就規定了記者要以捕捉新聞爲第一要務。采寫消息是記者的基本功,不論是大報記者,還是企業報記者,其能量大小、水平高低,首先要看他能否筆觸獨到地寫出引人入勝的消息。 作爲新聞主體的消息,在鐵路企業報上的數量並不算少,但真正有分量的消息實屬鳳毛麟角。要說不足的話,主要問題有幾方面: 一、信息量少。大量的消息停留在機關活動、工作動態和就事論事的層面上,反映企業傾向性、全局性、信息容量大的消息很少。 二、報道面窄。從報道選題上說,著眼專業角度、技術層面的內容較多,社會性、人文性不突出,一些消息成了專業技術簡報。 三、立足點低。囿于一站一段、一時一地看問題多、選材多,高屋建瓴地反映企業重大主題、重要問題的消息少。四、可讀性差。許多消息是“材料剪貼”、“文件摘抄”的二手貨,內容空洞、大話連篇,失去了新聞鮮活性。 企業報記者應該怎樣抓新聞?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心得體會,略做粗淺概括: ——從發展趨勢上抓新聞。探索事物運動中的矛盾轉化及發展規律,比較容易抓出新聞。伴隨鐵道部的撤銷,中國鐵路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去行政化”官本位體制,明確企業市場化經營主導地位,已是大勢所趨。如何引導鐵路職工認清官本位管理體制與運輸經營組織管理的區別及比較優勢?怎樣看待車機工電輛等單位由一線站段轉變爲“後廠”運輸服務單位?這不僅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也是改革必須理清的問題。只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抓出有指導意義的新聞。 ——從事物聯系上抓新聞。善于從事物的聯系上觀察思考問題,既能防止片面性,也能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今年7月初,?呼和浩特鐵路局在包頭、呼和浩特、集甯間開行了160km/小時城際列車。一些新聞媒體以運行圖調整、列車時速提高、方便旅客出行爲內容予以報道。如果用聯系觀點、空間視野來看待此事,就會覺得開行城際列車不是鐵路一般化的事情。自治區是能源輸出大省,中西部城市發展均受交通瓶頸制約,開行城際列車客觀上彌補了呼包集城市布局缺陷,爲沿線城市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經濟互動創造了交通條件,對改善自治區經濟結構、發展城市經濟也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從傾向性上抓新聞。事物的發展,往往會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一些鐵路單位把走向市場的著眼點放在了改革貨運辦理服務方式上,把企業機制改革的立足點放在了“前店後廠”運輸架構配合上。我們萬不能簡單化地對待這個問題,要全面深入的研究貨運改革會對鐵路管理體制、運輸機制以及物流業帶來的影響。隨著營銷力度加大、貨運量增多,傳統的運輸清算機制是否合理?貨源豐欠時區域內運力怎樣調配?迄今爲止,貨運改革的報道研究還停留在淺層次服務方式上,沒有涉及深層次配套改革問題,這樣會遲滯貨運改革的深化發展。 ——從結合部上抓新聞。鐵路企業報常見大量的一站一段、從安全生産到運輸管理的報道,單調老套,難出新意。曾開展的“關注結合部,強化安全基礎建設”系列評論報道,大多篇幅都局限于工種崗位監控、作業環節銜接等技術層面上。雖反映了不足,但多數是淺層次問題。如果換個思維角度,多從現行體制機制與運輸生産組織、現場職工與層級管理者關系等結合點上來分析研究安全生産,也許能發現深層次問題,在報道上就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