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報道中的學問2020年06月 作者:王朝霞 来源:中国新聞培訓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簡介:
甘肅日報前不久搞的“草原行”系列報道,曆時3個月,走過24個市縣區行程1萬余公裏,推出系列報道13篇共計3.6萬余字。這組報道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草原全方位、全景式、全覆蓋的最權威新聞報道。
... 內容:
甘肅日報前不久搞的“草原行”系列報道,曆時3個月,走過24個市縣區行程1萬余公裏,推出系列報道13篇共計3.6萬余字。這組報道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草原全方位、全景式、全覆蓋的最權威新聞報道。 在這組報道中,大家總結出不少采訪報道的學問,現介紹如下—— 一、深入實地現場,采掘獨家新聞 一線,是新聞的源泉。草原,大都分布在遠離城市的地區。作爲偏遠落後省份的甘肅,公路等基礎設施差,實地采訪坎坷難行,有的采訪點乘越野車才能勉強通行,有時需騎馬或爬山步行。記者克服困難,堅持到廣袤壯闊的草原實地調查。 甘肅草原,分布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區甘南藏族自治州、河西走廊沙漠戈壁交彙邊緣的無人區、祁連山深處的高山上。地處偏遠,卻蘊藏著沒有被發現發掘的獨家新聞。“草原行”,讓記者首次了解到草原對保護莫高窟的重要意義,發現了種草栽樹、治理風沙的典型人物陳明星,在《清風拂拭莫高窟》中,敘述了他播種的“鹿草”與莫高窟壁畫中九色鹿傳說的神奇故事。在《青草葳蕤呵護黃河》中,記者描述了草原被破壞的場景:“草場布滿了星星點點的鼠洞,肥碩的旱獺、鼠兔不時冒出來,”令讀者揪心;同時報道了牧民羊吉才馴化養殖野盤羊、減少草原載畜量的故事,讓讀者看到了希望。 在《斑斓多彩民族風情》一文中,描述了草原少數民族騎馬揮鞭放牧牛羊的景象,講述了天祝藏族華銳部落後裔賽馬活動的盛況,肅南裕固族精美絕倫的民族文化藝術品。特別是肅北蒙古族對草原深情守望的話語:“肅北,是雪山蒙古族。這裏,您將距離藍天最近,距離河流最近,這裏是綠色的海洋、歌的海洋,我們蒙古族人要爲子孫後代保護好這片草原,將世世代代守護著草原……”用群衆語言表述,真實而感人。 草原行,舟車勞頓與疲累的同時,記者也收獲了別樣的人生感受:踏上草原,那種寬廣無垠、天藍雲高、豐潤柔美、滋養萬物、育草孕泉的美好景象,令人陶醉;凝望草原,頓感雄偉壯闊、渾厚久遠,內心感到被淨化,心靈得到升華。這些現場描述,擴大了新聞的內涵和外延。 二、搜集背景新聞,展現寬廣視角 新媒體井喷式涌现,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与冲击。作为党报的甘肃日报,坚持走精品化发展路子,摒弃碎片化、快餐式、杂芜化的新闻报道,努力用精品引导方向,用力作凝结共识,用佳作彰显正能量。 “草原行”系列報道,以解剖“麻雀式”的方法,挖掘新聞背後的新聞、講述故事背後的故事,用有曆史厚重感、有分量的報道吸引讀者的視線。在《小草變成了“金草”》中,回顧了全國典型中國紅豆草之鄉通渭縣:1983年9月《人民日報》發表了《走申家山路》的社論,申家山成了全國推廣的種草養畜典型。同時,講述了被當地農民群衆親切稱爲“王媽媽”的王素香成功引種紅豆草、帶領親鄉致富的動人故事。在《守護草原的“雄鷹”》中,講述了“草原人”的故事,有紮根隴原60余載的著名草原研究專家任繼周院士;有一生致力于草原事業的省畜牧廳總工程師王無怠,其研究成果受到由周恩來總理簽署的國務院嘉獎;還有普通“草調”人員爬冰臥雪、奔波野外、風餐露宿的經曆……這些鮮爲人知的故事,都是記者深入草原一線采訪中,實地搜集並發現的,既回顧過去,又展現當今,亮點紛呈,令讀者耳目一新。 《大美草原生机无限》,突出了“草原是我省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是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和甘肃传统草畜业生产基地。”在《祁连山草原南涵水源 荒漠化草原北锁黄龙》中,突出了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草原作为“绿色水库”保护了河西走廊的水源地,北面荒漠草原阻挡着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向走廊入侵的生态主题。 三、注意細節敘述,講好草原故事 新聞寫作需“胸中存大局,笔下有细节”,有声有色的鲜活报道,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 “草原行”系列報道中,注重應用細節描述,打動讀者的柔腸。一是通過對草原場景的白描手法,用印象語言和色彩打動讀者,如《祁連山下牧草青》中“鹽池灣鄉雕爾勒吉村,草場漸高漸厚,綠草萋萋,五彩的花兒在風中跳舞,清澈的河流在草原上蜿蜒百轉,水天相接的河水裏,潔白的祥雲在湖中漫步。”二是通過群衆語言娓娓道來,依靠事實感染讀者。在《喚回遠去的大美草原》中,肅北縣鹽池灣黨委書記衛紅目睹了草原變遷,草原恢複了生機,野生動物多了,又帶來了新的問題:“經常有牧民來投訴,野牛把家牛引跑了,變成一群野牛來到牧民草場上,還有野驢、黃羊、岩羊等食草動物,見了人也不怕,趕跑了又來了,與家畜爭草吃,讓人一籌莫展。”三是簡筆勾勒,寥寥幾筆描繪出生動細節。如《青草葳蕤呵護黃河》中,“53歲的藏族牧民拉毛甲告訴記者,他12歲放牧時草長到大腿,如今低矮到腳面,像老年人的頭發一樣快掉光了。” 這些細節描述,親切自然,通俗流暢,不事雕琢,樸實無華,言簡意赅,耐人尋味。 四、傳播充足信息,營造大美意境 在“草原行”系列報道中,爲讀者提供了大量而鮮活的新聞事實,既讓讀者了解到甘肅草原生態及經濟發展中的重大作用,又充分展示了草原深處的新聞故事,還說明了草原與讀者的直接關系。 在《草地農業:迅速崛起正當時》中,從院士專家、領導幹部、牧民群衆等多角度、多領域客觀敘述,報道了甘肅省在全國率先實踐,加快推進草地農業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發展現代農業、促農增收的新路子,體現了新聞價值所在。特別是通過深度報道,提示客觀事物的矛盾,大大增加了作品傳遞的信息量。如《草地農業:甘肅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選擇》中,先講述了一個事實結果:不起眼的小草,登上了大雅之堂。全國各地大型養殖企業、飼料企業、奶牛企業等紛紛“搶灘”甘肅草市場,爭搶甘肅優質草産品。後面揭示原因:“近十多年來,在國民食品安全中發生的一系列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無不和飼草料相關,而這些問題的背後,千絲萬縷歸結到一處,是全國畜牧養殖企業都缺少優質牧草,以粗蛋白含量來論草産品價格成了當下用戶追求的熱點。”通過傳播事物變動狀態的信息,充分體現了新聞反映的內在核心問題。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