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永浩引爆的預制菜危機,談公共關系和公關的本質區別2025年09月 作者:燕志華 來源:網絡輿情和危機公關公衆號 責任編輯:xwywck
簡介:從羅永浩引爆的預制菜危機,談公共關系和公關的本質區別
这两天,罗永浩在网络发文,投诉西贝是预制菜成为热点事件。西贝一时阵脚大乱,创始人又是展示证据反驳,又是要起诉罗永浩,然后各路公关专家介 ... 內容:
從羅永浩引爆的預制菜危機,談公共關系和公關的本質區別
這兩天,羅永浩在網絡發文,投訴西貝是預制菜成爲熱點事件。西貝一時陣腳大亂,創始人又是展示證據反駁,又是要起訴羅永浩,然後各路公關專家介入,評論雙方成敗得失。這是九三大閱兵之後,熱點事件開始淡化愛國主義的宏大敘事和意識形態領域,而走向生活本身,回歸生活的柴米油鹽和煙火氣。 由這個食品熱點,我想說明一下我這兩年的一個新觀點,那就是公共關系和公關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公共關系和傳播學會在中國大行其道,但是公關,卻不見得有什麽大的前途。雖然一般說來,“公關”是公共關系的簡稱,但是在中國現實的語境下,兩者涵義卻大相徑庭。“公關”逐步演變成爲爲雇主服務的一種服務行業,一個服務單方利益的産業,宗旨是確保雇主利益的最大化,和傷害的最小化。而公共關系卻不是如此,它更著眼于公共性,也即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追求社會和多方的共贏。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因此,公共關系具有更大的視野,更具有全局性,而“公關”相對來說,涉及範圍有限,僅僅是公共關系的一個實用的技能和路徑。再從今天的輿情時代來說,更需要使用公共關系的方法,以一攬子的策略,兼顧公共利益和各方關系,來緩和社會矛盾,求得最大公約數。而公關,如果過多使用,不光不會解決矛盾,反倒可能加劇沖突。很顯然,公關更多爲單方利益服務,很少關注對方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更可能埋下輿情的風險種子。 就以羅永浩引爆的這個熱點事件來說,衆多公關專家似乎更多是談論羅永浩發起這波沖擊的“別有用心”,西貝該如何做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或者指出創始人的話術並非最佳,至于起訴羅永浩,更是敗筆,有可能出現贏了官司、輸了口碑的現象。至于有多少人關注此事中的公共利益如何保護?如何就此提升中國食品産業和預制菜的安全性,我看幾乎沒有。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不能從公共關系的角度來看待羅永浩和西貝的交鋒熱點,而僅僅從公關的角度來評判指導雙方的成敗得失,那不光矛盾難以解決,更對于中國百姓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絲毫沒有幫助。而且,此事將提升預制菜的敏感指數,讓衆多飯店處于風險之中,隨時再次引爆輿情。 其實這個事件中的真正矛盾,並非兩方的恩怨,而是中國食品行業的安全性問題,尤其大家焦點關注的預制菜問題。否則羅永浩不至于一個微博就能把整個網絡點燃了。衆多的公關專家,恰恰忽視了這一點。 就公關的角度來說,羅永浩作爲大網紅,很容易吸引網民群體的關注,你如果要和他打官司,說不定正中下懷,畢竟這會給他帶來更多的流量和關注。問題還在于,此次羅永浩是站在網民的立場的,因此,西貝更容易被網民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處境不佳。在這種情況下,起訴羅永浩雖說並無不可,但是並非最佳方式。 我的建議是不應該搞對立沖突,而應該以溝通交流的方式,由創始人寫一份長長的告白書,承認不能避免地使用了一部分預制菜,但是會盡可能確保預制菜的質量,並在接下來,將聯手各方,更好地改進食材加工,以確保預制菜和食品的安全。同時,不妨聘請羅永浩爲食品安全大使,也算攜手合作,共創大業等。我想,這樣的方式,或許帶來的傷害更小一點。以我在輿情時代多年的研究心得,適當地認可對方,並保持低姿態,是能夠獲得網民的諒解和理解的。 但是如今斷然否認了預制菜,這自然有其道理,但是如何說服網民,並獲得網民的支持,反倒是個難題。尤其是西貝曾經宣布過支持預制菜,到今天徹底否認預制菜,是個巨大的轉折,網民會有一個難于接受的過程。 西貝菜品之貴,是網民感受到的一個痛點,如今被羅永浩抨擊,自然在心理上會更加支持羅永浩一些。至于有沒有預制菜,大家也都疑惑,處于圍觀和觀望之中。但是西貝徹底否認預制菜,也將自己置于一個毫無退路、背水一戰的位置上。這意味著,今後任何一個消費者或者內部員工的爆料,都可能將西貝一招置于死地。 如果西貝放下雙方的恩怨,而著眼于中國食品行業和預制菜的總體形勢,來做一些委婉的說明,說明現實各種因素制約,難以避免預制菜等,並承諾未來會聯合各方,在這方面做得更好,這樣反倒能走出一步活棋。 因爲這樣一來,西貝談論的就不再是公關,而是公共關系了,是一種對于公共利益的關懷和維護了。 對于預制菜,國家相關部門曾經寄于厚望,出台文件進行支持,希望爲中國社會再造一個嶄新的食品産業。相關企業也曾經將此視爲下一個風口,以重金進行投資。但是未料預制菜毀于網絡輿情,也就是由于引爆了網民的憤怒,形成了群體偏見,結果預制菜成爲網民心目中的一道有問題的菜品。 這方面的一個典型,是2023年9月,網絡曝出無錫校園出現了預制菜,並認爲這會破壞食物的營養,結果一下子引爆了家長群體的困惑和不滿,然後媒體介入,提出《預制菜進校園,安全如何保障?》等類似問題。由于媒體的特點,往往更偏重于事件的負面屬性,更可能導向一個負面感知的方向,因此媒體談論預制菜,很快預制菜就成了“問題菜”,然後教育部門通知,預制菜不得進入校園。 通過此事的洗禮,預制菜在官方的文件中和網民的認知中,就成了對立性的存在。慢慢預制菜就成了網民心目中和“添加劑”一樣的敏感物、可疑物。自此之後,預制菜的形象就徹底灰色了。 這導致了這樣的現象,生活中預制菜無處不在,更多的飯店在實際中離不開預制菜,但是只要不說,大家還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一旦被曝出來成爲一個網絡話題,大家的憤怒就一下子被點燃了,然後對此嚴防死守,各個飯店只好站出來,說確實、真的沒有預制菜。 預制菜如何從一個充滿希望的行業,淪爲今天的網絡敏感詞,是值得各方的反思的。 表面看,是預制菜的可疑做法和不明營養未能取信于民,被網民群體抛棄,但是如果從公共關系的角度來看,或許是當時失去了一個挽救的契機。 網民在引爆一個負面輿情的時候,其實並非失去理性,只要有令人信服的理由,網民是能夠改變成見,改變看法的,起碼也會變得半信半疑,而不至于一杆子把這個産業都掃進河裏。 從關于預制菜的輿情事件爆發之後,我們看到幾乎沒有什麽有影響力的部門或者機構出面挽救預制菜,而是像以往一樣,每當輿情事件爆發的時候,大家爲免得引火燒身,大都縮起身子,高挂免戰牌,等過了風頭,才直起身子撣撣灰。但是遺憾的是,一邊倒的輿情,毫無挽救意識的各方,徹底把預制菜的形象毀掉了,也直接讓各種文件和投入付之東流。 其實再深入想一下,爲什麽各方寄與厚望的預制菜快速陷入絕境?這是長期以來相關部門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不作爲、懶作爲的必然結果。當大家對于食品安全不抱信任的時候,又憑什麽相信部門推廣的面目可疑的預制菜呢?如果相關部門日常工作做到位,獲得了百姓的信任,何至于一兩個輿情,就將預制菜打入黑名單? 那麽,在當時負面輿情爆發之後,可能挽救預制菜的做法是什麽?是需要盡快啓動公共關系的戰略和策略,讓預制菜不至于輸得那麽慘,起碼也能讓社會爲預制菜保留一片空間,留待生根發芽,而不是今天人人喊打。 有哪些公共關系的戰略和策略可用呢?我覺得如下方法是可以考慮的: 從更高的層面,比如國家相關部門啓動一個預制菜的示範樣板的建設,給社會大衆以信心; 啓動一個危機應對的專家行動,讓研究機構緊急攻關,研發能快速保存又確保營養成分的科技,以用于預制菜的生産; 以安全可信的預制菜流程,邀請意見領袖參觀,放大宣傳效果; 從預制菜的方便、快捷、安全的角度,聘請明星推出一個公共關系的創意廣告,告訴大家在今天的快節奏的生活裏,預制菜不失爲一種較好的生活方式; 鼓勵飯店標明預制菜或者非預制菜,給廣大消費者一個選擇的權利,在選擇過程中,不光展示了信心,更因此給預制菜保留了一片生存空間,等。 如果啓動了這樣的公共關系的行動,我想預制菜不至于像今天這樣結局慘淡,羅永浩更不會一句點燃公衆情緒。 預制菜一旦能夠在社會和網民心智空間獲得生存之地,人們就會更爲包容,西貝類似的危機也就不會輕易爆發。 我是想通過此案和大家交流一個觀點,那就是在輿情時代,我們更需要從公共關系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我們從公共關系的角度,而非僅僅是公關的角度來看今天這個熱點事件,或許能夠獲得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效果。 作者簡介: 燕志华 博士 高級記者/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員/輿情管理顧問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組織機構 | 商務合作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複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備06063928號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